蔡庄“清凉寺”

沭阳旅游2008-12-28 13:56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沭阳县万匹乡蔡庄村,有一座佛教庙宇,名曰"清凉寺"。此寺虽然不大,而且立于乡间,但它有着十分盛旺和具有深重意义的历史。

  清凉寺曾用名清凉社、清凉监院,始建于明末。当时,蔡庄原名"胜福庄",因此,清凉寺史称"胜福庄清凉社"。明清交替时,战乱频繁,这座不甚出名的寺庙逐渐衰败,和尚出走,殿堂残存几毁。

  清朝建立政权初期,许多地方汉人不服统治,满汉对立情绪严重。朝廷为了笼络人心,在祭孔尊儒的同时,令各地官员修庙敬佛,以安民心。通过这些庙宇,不仅宣扬与世无争的佛家思想,还敬奉中国古代忠于君王的模范人物,以调和汉人对满人的对立情绪。康熙十四年(1675年)前后,浙江籍进士邵岳斗任沭阳知县,他认为沭北一带需要重点设置"教化"百姓的基地,便大力支持复兴和扩建清凉社。经胜福庄村民及县内外诸多佛界信士全力捐资,第一次重建清凉寺大殿。邵知县调来许多能工巧匠,拆残庙建新寺,至康熙十六年(1677)秋建成。该寺分前大殿、中殿、后大殿,整个寺庙结构秀美、色调幽雅,殿脊上一律饰以金黄色琉璃瓦,在蓝天白云映衬下金碧辉煌,庄严富丽。三殿内共供有神像102尊,神像内容出现佛教和儒道调和的现象,既有佛像又有英雄神、文化神。其中,最大的神像是头顶殿梁的关云长。此外,僧堂、厨库等附属建筑?quot;一一而更新之"。清凉社重建完毕时,邵知县还邀请监察御史徐越、翰林院学士陈延等人书写碑文以作纪念。

  完整的胜福庄清凉社大殿存世260余年,前大殿于1937年前后被民国县政府拆用砖木而拆除,中大殿于抗日战争期间被战火毁灭,后大殿一直保存到1976年,"文革"期间被拆除。

  1987年,还俗僧人汤通来(?一1993年)在寺庙原址上建起三间小西屋,恢复"清凉寺"庙名。1995年4月,部分佛教信徒、"居士",自动捐款、"化缘",重建清凉寺。蔡庄村民委员会依照宗教界的要求,报经县宗教局批准,同意重建清凉寺大殿。清凉寺附近,原有一草庵,名曰"观音庵",相传系明代冯蔡氏"节女"出家后"化缘"建造的草庵,毁于"文革"。此庵系清凉寺的附庙,亦由冯氏族人自动捐资重建。

  现在的清凉寺,成为宗教景点之一。虽然是佛教庙宇,而庙内供奉的神像,鲜明地表达了"儒佛道合璧"的特色。寺内殿堂中供奉着十余尊神态各异的佛家和俗神塑像。正中者是佛教创始人乔答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右一是他的弟子弥勒佛,右二是中国的济癫僧,左一是送子观音,左二是眼光菩萨;坐东面西的是威严赫赫的关羽神像,左有捧印的关平,右有持刀的周仓;坐西面东的塑像是西方三圣。与清凉寺隔街相望的观音庵内,除供奉释迦牟尼、眼光菩萨、弥勒佛,还供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

  清凉寺内清静幽然,每天有游客焚香拜佛。在农历二月十九庙会(现为物资交流大会,延续三天)时,更是香火不绝。信徒们从四面八方接踵而至,寂静的佛家之地顿时热闹起来。淮阴慈云寺觉顺大师每年均派弟子前来主持庙会。期间,除宿迁、连云港地区的信徒外,还有镇江、盐城、淮安等地信徒前来焚香。1996年庙会期间,到清凉寺与观音庵焚香者达万人之多。此后,每年庙会这天,村民们就利用这里的特有景点,把庙会与旅游业、农副产品贸易结合起来。"正会"那天,整个蔡庄人山人海,最多时达八、九万人。县、乡两级农业、卫生、工商、民政、计生、法律事务所等部门纷纷派人前来拉横标、发广告,设立咨询服务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责任编辑:admin]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