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长回应“投资不过山海关”:每3.3分钟新增1企业

地方资讯澎湃新闻2017-08-19 15:19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历经14个季度的调整,今年上半年,长春GDP增长8%,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创下3年多来最好水平。

8月19日在长春召开的“2017东北振兴论坛”上,面对坐在台下的500位国内外政、商、学界人士,长春市长刘长龙公布了东北振兴这一经济新常态下的长春经济增速成绩单: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其他城市经济发展也都呈现出增幅加大、降幅收窄、普遍向好的趋势”。

刘长龙 资料图

刘长龙介绍,现在,长春经济虽然主要还是依靠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支撑,但新动能已经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成长性,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大数据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13.3%,民营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7.9%。长春服务业这块短板正在补齐,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4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回应“投资不过山海关”:审批时限已压缩至51个工作日

“‘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过去一度盛行,不管是否夸张,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东北的差距。”演讲中,刘长龙直面了这一质疑,“东北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着不甘落后的气节,几年来我们大家都在积极努力,共同改善东北经济发展软环境,营造‘亲’、‘清’型政商关系。”

刘长龙以一组数据回应了质疑:长春市作为东北中心城市之一,坚决落实国家“放管服”改革各项举措,分三批将行政审批项目精简70%,市本级非行政许可实现“零审批”。对基本建设项目实现并联审批,审批时限由302个工作日压缩至51个。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在全市范围推广“一门式、一张网”,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使企业和群众只要进一次门、上一张网就能办成事、办多件事。目前,全市登记各类市场主体突破60万户,比三年前几乎翻了一番,平均每3.3分钟就新增一户企业。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内资893.6亿元,同比增长21.1%,直接利用外资9.1亿美元,同比增长24.6%。

谈东北振兴挑战:加强区域协作是必由之路

刘长龙也悉数了当前东北振兴所存在的一些挑战:东北经济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程度不高,仍处全国较低水平,保持稳增长任重而道远;新动能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不足以支撑经济长期向好;区域性、结构性、行业性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支柱产业优势在减弱,发展空间在收窄;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仍然突出;民生改善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差距;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还需付出艰苦努力。

挑战的另一面,是机遇的并存。“一带一路”、哈长城市群、沿边开发开放、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等战略的实施,拓展了东北的开放空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振兴东北的政策举措,“政策组合拳”的红利将继续释放,特别是与东部地区开展对口合作,将使东北三省四市复制借鉴先进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沈阳自贸区获准设立,为东北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

“事实上,任何时候都有机遇和挑战,总体看,当前东北振兴机遇大于挑战、办法多于困难,关键是要趋利避害、乘势而上。”刘长龙说,只有区域协同联动、“抱团取暖”、合力攻坚,才能共同应对挑战,才能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进一步加强区域协作,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

谈创新驱动:东北地区应联手打造创新联盟

东北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两院院士就有108位,但是创新成果转化还是短板,比如长春的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只有30%上下,很多好的资源成果都是在南方转化。对此,刘长龙提出,应依托东北地区特别是东北四市的科技优势,联手打造创新联盟,在科技成果共享、统一政策机制等方面加强合作,使更多更优秀的成果在东北本地实现转化,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在留住人才这一备受关注的问题上,刘长龙认为,东北应共同构建新的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在国内外联合开展人才招聘等活动,强化区域内高层次人才的流动与合作。

刘长龙还提出,东北各地也将深化文化合作。“充分利用冰雪文化、关东文化、老工业基地文化等特色资源,共同宣传推介东北,提升东北文化的认同感,不断释放东北文化的独特魅力。”他说,应该共同培育文化旅游品牌,推出区域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东北文化旅游城市群和特色文化旅游带。

[责任编辑:myedi]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