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白查村船型屋成独特风景 黎族古村落被“守望”

地方资讯南海网2017-11-17 20:14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东方11月16日消息(南海网记者刘丽萍 实习生朱偌瑶)远看,房屋外形似船篷,顶盖厚厚的芭草;近看,屋旁槟榔树挺立,菠萝蜜挂果……11月中旬,南海网记者走进了东方市江边乡白查村,近距离参观了这处独特的风景——黎族船型屋,对于久居城市的人,这样的景致别有一番韵味,不少游客感慨:“这样一处原汁原味的风景真的不多见。”

白查村船型屋受“追捧”

白查村位于东方市东部山区,依山傍水,是目前海南省保留民族传统文化生态较为完整的一个村庄,被誉为“黎族最后的精神家园”和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活化石”,其为研究中国黎族发展历史和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和科学依据。

11月16日,南海网记者驱车前往白查村,穿过一条乡村公路、途经一片农田,便能看见一处群山环抱、椰林摇曳、槟榔婆娑,密集而错落有致的黎族落地船型屋。村里保存完整的81间船型屋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这是黎族人民千百年的家园,记录着黎族的历史文化传承的脉络。

进入村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白查村黎族船型屋简介》两块牌子格外引人注目,详细记叙着这片村落的传奇,船型屋有“隆”船型屋、谷仓船型屋和民居船型屋,它们承载着美孚黎许多传统文化和原始记忆,体现了美孚黎的建筑技艺。

如今,白查村的村民已经搬迁,茅草屋都做了编号、房门紧锁,慕名而来的学者、摄影师、户外爱好者让这里并不寂寥,空中弥漫的欢声笑语给这座传统村落营造了别样的氛围。

“我几乎每年会来好几趟,每一次的感受都不一样,这样原汁原味的风景真的很有魅力。”户外爱好者叶子告诉记者,她爱好摄影,船型屋通过照片呈现出来特别有韵味,无论是春夏或秋冬、清晨和黄昏,每一张照片都有自己的故事。

多措并举守护“黎族最后的精神家园”

白查黎族船型屋是千百年来黎族文化的缩影和见证,是中华传统民居文化的一朵奇葩。

为了守护好这片“黎族最后的精神家园”,2006年,东方市人民政府设立东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08年6月,东方市“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这也是海南省首个建筑类古遗址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查村民符亚京与符那庆被授予船型屋营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守护从“心”开始,真正的改变从2010年开始,白查村民全都搬入新村新居。白查黎族船型屋的保护,交由江边乡人民政府和东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做好保护。

江边乡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东方市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首次对白查村黎族船型屋进行普查,并做了测量、照相及文字记录工作,后来又多次投入资金对船型屋进行修缮,并做好消防措施,近两年,白查村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传统古村落”,并被列为海南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查村是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故里,为进一步做好管理保护,同时充分发挥和挖掘白查黎族船型屋的文化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当地黎族同胞脱贫致富,下一步东方市将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尽快编制完成其保护和发展总体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明确其保护的主体、范围、内容等,用于规范和指导管理保护及引资开发建设,防止人为和随意破坏其自然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夕竹紫天]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