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人们对物价调控提前超额实现目标的乐观情绪,如今正被迅速淡化。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和江苏调查总队先后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去年全年全国及江苏CPI涨幅双双落定2.6%,明显低于4%的调控目标,但去年12月份物价涨幅的“有力一跳”,却让人们再次听到通胀之“虎”的“低吼”。当月,全国及江苏的CPI同比分别上涨2.5%和2.4%,均创去年6月份以来的涨幅新高,环比则分别大涨0.8%和0.6%,步伐明显加快。
菜价!还是菜价!随着去年12月份全国气温出现近7年最低,“吃不起的菜价”又一次引发叹息。近一年里,菜价成为食品中推动物价上涨最“卖力”的一个,这在往年并不多见。
“12月份CPI涨幅扩大,主要源自食品价格特别是菜价大幅上涨的带动,华北个别省份的菜价较上月上涨近40%,有的市县甚至接近70%。”昨日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说。记者注意到,12月份,全国和江苏的蔬菜价格环比均上涨了17.5%,在全国CPI环比0.8个百分点的涨幅中,近六成来自菜价,而在江苏CPI环比0.6个百分点的涨幅中,菜价的“贡献”更高达七成多。
江苏调查总队消费价格处处长许家东表示,天气异动必然带来菜价异动,去年全国和江苏的商品涨跌格局表现为“食品继续领涨于物价,而菜价又领涨于食品”。比如,去年12月份全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2%,涨幅比CPI高1.7个百分点,而菜价涨幅又高出食品10.6个百分点,江苏情况与全国类似。
值得关注的另一重要商品是猪肉。这个昔日的“老牌”领涨者,尽管价格同比仍在下跌,继续扮演着“平抑”CPI同比涨幅的角色,但环比价格近几个月已止跌反弹,对CPI环比涨幅的“贡献度”逐渐由负转正。12月份全国和江苏猪肉价格同比分别下降6.2%、5.4%,降幅较上月分别收窄5.3个、4.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环比分别上涨3.9个、2.2个百分点,其中,全国猪肉价格拉动CPI环比上涨0.12个百分点。
“猪肉价格正处于合理的恢复性上涨过程中。”江苏省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主任吴爱琴对记者说,去年衡量江苏养猪效益的猪粮价格之比长期在6:1盈亏平衡线下徘徊,直到12月份规模养殖场才扭亏为盈。南京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张学庆提醒,和不少农副产品一样,猪肉价格涨跌周期正在缩短,以前约为2年半,现在不到2年。自去年7月探底之后,猪肉价格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的可能性正在增大,一旦确认,猪肉价格必创新高,目前南京市场上猪后腿肉每斤14块左右,距离前年创下的16块5的历史最高价并不远。“判断今年物价走势,尤其要关注猪的‘角色发挥’。如果猪肉价格‘王者归来’,对百姓的通胀预期影响较大。”张学庆说。
岁末年初,对于物价,记者分明感受到社会上两种心情的复杂交织:去年物价调控顺利实现,专家普遍预计今年仍可控制在4%以内,人们对通胀走势自然有了一份安心;近期蔬菜等食品价格猛涨,伴之以今年下半年将进入新一轮物价上涨周期的预期提升,人们又难免焦心。
“与去年相比,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计要快些,但物价涨幅可能也要高些。”这是目前专家们的基本共识。物价关乎民生幸福。今年初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结果耐人寻味:2012年物价调控目标超额实现,政府很满意,但公众却未必。在人们最不满意的三个选项中,“物价水平”居首,排在“食品安全”、“环境质量”之前。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对记者表示,肉禽蛋、鲜菜等食品,老百姓天天吃,而近几年上涨太快,今年“稳物价”仍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可掉以轻心。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