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空间站》报道:大家都知道,开店有开店的营业执照,种地有种地的土地证。但是您见过清朝时期的种田凭证吗?宿迁市民陈继勇家中珍藏了清代光绪年间的两份《司照》。
在宿迁市民陈继勇的家中,记者看到了这两份颁布于清代光绪二十年的《司照》,宣纸已经泛黄,并有局部撕裂,开头写道:“江宁布政使司总理清赋督垦局为给徐州宿迁县骆马湖滩现经钦奉谕旨……”正文主要描述土地使用须知以及土地所处东西南北的位置、种植面积、耕种人以及征租费用等。每一张《司照》上都有几个大印章,能看出来留有存根。
宿迁市民陈继勇介绍,这属于一种光绪年间的地契,意思是国家的地租用给农户或者分派给农户了,这就是一种依据。
62岁的陈继勇告诉记者,自家祖祖辈辈都是骆马湖人。1957年,政府决定骆马湖改为常年蓄水湖,不久骆马湖区5万移民全数搬迁,陈继勇一家也在其中。而这两份《司照》便是当时的江宁布政使司总理清赋督垦局颁发给陈继勇先人在骆马湖种田的凭证,迄今已经有124年的历史了。
老陈说,这些凭证是从父辈那里传承来的,可以知道原来的老家在哪里。
历史文化研究者表示,从清朝道光年间开始,骆马湖区干涸出来的很多土地被充分利用,这两份《司照》充分说明清代朝廷对土地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从中也可以看出骆马湖区当时的具体情况,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历史文化研究者程芳银介绍,《司照》里面也说了,这个地方一遇到洪水的时候就决堤破堰,这个东西作为研究历史,研究清末的赋税,研究当时宿迁骆马湖区的土地、水利等等诸多方面,应该说有重要的作用。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