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苏州商人陆某在外界眼里是一名成功人士,不但有房有车还开了家公司。然而,虽然看上去光鲜亮丽,但实际上陆某欠了一屁股的债,早已没有资金来周转。为了偿还公司债务,陆某利用圈内朋友的信任,以一句话骗来198万,最终他也为此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2017年11月初,陆某告诉朋友徐某,称常熟有一家大型光伏企业有一批组件要招标,他和他的两个朋友都会参与投标,中标概率很大,但却苦于找不到能盘下这批货的公司。徐某当即表示让陆某安心去准备投标,找买家的事情由他出面。两天后,徐某打来电话说买家已经找好,但前提是陆某必须中标,两人商定,由徐某出面与乙方公司进行商谈,陆某全权负责投标事宜。
陆某说那批货价值198万元。过了几天,徐某通知陆某,他已经跟乙方公司谈妥,并让陆某立即拟定合同,乙方公司将预先支付50万元货款,于是当天下午陆某便拿到了价值50万元的电子承兑汇票。
然而到了11月13日,陆某得知自己已被之前的债主起诉,法院根据起诉方财产保全的请求,将陆某公司的银行账户进行冻结。为了偿还债务以及解冻公司账户,陆某便将主意打到了那份198万元的合同上去。陆某想的是,只要骗乙方公司说自己已经中标,就可以拿到剩余的148万元货款了。于是次日陆某就通知徐某,称自己已经中标了,让乙方公司立即履行合同,将剩下的148万元货款付了。
11月16日,陆某拿到了剩余的148万元,朋友徐某便让他立即准备货物送去乙方公司,陆某满口答应,但是拿到198万货款的他却并未忙着准备那批货,而是将这笔钱全部用于偿还公司所拖欠的债务。为了能圆谎,陆某请求两位参与投标的朋友全力以赴进行投标,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中标。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事后陆某从两位朋友处得知,他们都未中标,此时他才意识到已闯下大祸。但陆某并未将实情告知乙方公司,仍以正在进行竞价为借口一直拖延。直到11月底的一天,在朋友徐某和乙方公司的催逼下,陆某只能撒谎称“货物已经准备好了,让人过来取货”。
结果乙方公司花费了1万元租了多辆大型货车来到陆某告知的地点后,却发现根本没有那批货的踪影。因都是生意圈内的朋友,乙方公司表示只要陆某退还198万元的货款,他们不会追究法律责任。但此时陆某已无力偿还,乙方公司遂报警。
经常熟辛庄派出所及市局经侦大队查明,陆某该行为已涉嫌合同诈骗。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陆某已被常熟市公安局批准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