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远的路我也要回家!”在西安打工的王师傅辛苦一年,揣着工资兴奋的在镜头中告诉我们的直播记者;而在另一端的江苏海警总队的旗舰艇——2304舰上,直播记者却意外得知这里已经有一位连续三年没有回家的新郎官;在飞往云南的飞机上,我们知道了“他们”为何要反复经历春运------昨天扬子晚报和腾讯大苏网联手推出的“海陆空”看春运故事直播活动,吸引了超百万人次的观看,一个个踏上回家或是还在岗位上的普通人的普通故事都令人感动和回味。策划统筹 陈 郁
飞机上,老板为打工仔买了回家机票
地点:深航南京往返云南的航班
特派记者:张可文摄
飞机飞行在万里高空之上,我们的采访却刚刚开始,一番交流自后,一个个温情的小故事早已将记者所感动,我们遇到了老板请客坐飞机回家的幸福小俩口;护送“大孩子”回家,反复往来春运路上的收容站护送人员-----
护送“大孩子”回家,收容站护送人员年前要反复经历“春运”
深圳航空公司南京飞往昆明的航班上,有三名特殊的乘客,起飞前,他们那里传出了哭闹声,引得其他乘客朝那里看去。哭闹的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戴着眼镜,180多的个头,面色白皙,他的举动并不与他的外表相符,更像一个幼儿。空姐听到声音连忙赶过去,竖起一根手指放在唇前,“你要乖哦,不哭马上就能回家了”。“眼睛哥”看着空姐,认真地点点头,摘下眼镜,用力地抹掉眼泪,身边的两位中年人连声致歉。
南京收容站的工作人员老范护送“眼镜哥”(左)回家
两名中年人老王、老范,是南京市收容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此去昆明,是专程护送“眼镜哥”回家的。老范告诉记者,“眼镜哥”是由警察送到收容管理站来的,从他的表现看,心智明显与常人不同。据警察说,他在南京还打了一段时间的工,最后成为了“流浪儿”。经过种种努力,他们终于找到、并联系上了眼镜哥的家人。“我们和昆明收容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联系好了,他们来接机,我们把小伙子交给他们,昆明方面再把他送回家。”老范告诉记者,虽然“眼镜哥”很难和他人正常交流,但对“回家”这件事却非常的兴奋,整个飞行过程中,他们专门让“眼镜哥”坐在靠窗的座位,看着家乡一点点接近。
每年的春节前夕,对于南京市收容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来说,同样要经历一次次“春运”——他们都是南京本地人,却要一趟趟奔赴天南海北。“今天我们去的是云南,就在同时还有其他3组同事,分别前往黑龙江、广东、河北,将已经联系到家人的收容人员送回家,后面可能还要再出去,每年收容所里大约80%的人员可以赶在年前送回家。”老范告诉记者,每逢年前,都是他们最忙的时候,梳理线索、寻找家人、安排行程,大家总想着尽可能赶在过年前,将这些流落在外的人送回家,让他们踏踏实实在家里过个年。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