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许多人遇到皮肤干燥一般都会,多喝水、涂润肤水、多吃水果。但是,这些招数都管用吗?
如果你的皮肤干燥,还伴有浑身瘙痒、形体消瘦,一定要小心了!你可能是得了糖尿病
扬州市区52岁的刘女士(化名),就因为手背干燥开裂渗血,浑身奇痒难受,到医院一检查,竟然是糖尿病引起的。
皮肤干燥,浑身瘙痒
51岁女士竟查出糖尿病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刘女士总觉得自己皮肤很干燥,而且动不动还浑身瘙痒难受。“最严重的是两只手,糙得不行,特别是手背,干裂到渗血。用再多的护手霜也没用。”刘女士说。
这些症状起初并没有引起刘女士的关注,她认为是自己家务活干多了。“每天洗衣粉、洗洁净交替着用,再细腻的手,也粗得不行。”后来身上瘙痒,刘女士以为是过敏,去药店买了药膏涂抹。
直到前不久,女儿无意中发现刘女士手掌发黄,且感觉人比以前消瘦。刘女士才在女儿陪伴前往医院检查。“因为手黄,担心是肝病的问题,后来查了肝功能排除了。”
在查看刘女士的症状后,扬大附院(扬州一院)主任医师高燕玲建议检验血糖。“病人第二天查的空腹血糖,大约是8mmol/L,已高于6.1mmol/L的正常值。”后来,刘女士做了餐后血糖及尿糖的检查,确诊为糖尿病。
高燕玲告诉记者,她给刘女士开了一些调理血糖的药物。“大概吃了不到一周,病人皮肤干燥的情况得到缓解,浑身也不怎么痒了。”
高血糖让皮肤脱了水
皮肤病变为糖尿病首发表现增多
不少人都知晓,糖尿病的症状是“三多一少”,而刘女士除了体重“少了”,其他“吃得多,饮得多,尿得多”都不明显,却出现了皮肤干燥、浑身瘙痒皮肤病的症状,这是为什么?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以皮肤病变为首发表现的糖尿病也逐渐增多。”高燕玲解释,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存在糖代谢紊乱,高血糖可以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使得机体内水分减少。“病人会表现为脱水,不仅把糖带出去后,同时也把身体的水份带出去了。慢慢的,病人会出现口干,常喝水,多尿,当水补不上需要时,整个人包括内脏、皮肤,都会干燥。”
记者了解到,糖尿病人50%以上都会有皮肤病,其中最常见的为皮肤感染、瘙痒症、湿疹,毛囊炎,疖、痈等。“而皮肤干燥,才是最初始的轻度症状。”高燕玲说,皮肤病病情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血糖水平、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并发症等关系密切。
所以,高燕玲提醒,市民特别是到中老年女性,四肢如果出现不明原由的干燥,瘙痒,特别出现大片硬皮样的皮肤“板块”情况,最好去筛查一下糖尿病。
皮肤无端干燥起痒
不妨查查有无这些病
除了糖尿病的初始症状会出现皮肤干燥,还有一些体内的疾病也与其相关。
甲减患者也会出现皮肤干燥
高燕玲表示,这是因为体内分泌油脂的皮脂腺和产生汗液的汗腺受甲状腺激素影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甲状腺激素不足,会使得皮脂分泌及出汗减少,从而造成皮肤干燥。“同时有双下肢胫前水肿,无力、体重增加等症状。”
肝胆疾病也会引起皮肤干燥瘙痒
有研究显示,大约有40%—60%的肝胆疾病患者,在肝部不适、肝功能异常以及黄疸出现的时候就会出现皮肤瘙痒。
某些肿瘤发生时会伴有皮肤干燥瘙痒
如淋巴系统、胃、肠、肝、卵巢和前列腺癌等。这种由肿瘤引起的痒大多较顽固,如果你的身体出现长时间无原因的瘙痒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专家表示,如果发现身上不明原因的干燥起痒,首先应该去皮肤科排除皮肤本身的问题,看是否为皮肤病。如不明原因,长时间干燥起痒,就要结合身体出现的其他症状,及时针对病根展开治疗。
延伸阅读
警惕这7种皮肤问题,你可能得了糖尿病
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糖尿病患者常出现皮肤表现,如慢性溃疡、瘙痒症、真菌或细菌感染等。这些皮肤病可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皮肤溃疡
皮肤慢性溃疡伴感染,包括压疮和糖尿病足很常见,尤其在有意识障碍的独居老年人中。
2、胫前色斑
表现为暗红色小丘疹,会演变为不规则斑块,沿胫骨前分布。在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和肾病的患者中常见。
3、皮肤瘙痒
全身瘙痒是糖尿病的体征之一,包含皮肤干燥、敏感。
4、毛囊炎
像痱子一样,带有脓液的小疙瘩,伴有疼痛感,会反复发作。
5、皮肤疱疹
糖尿病患者身体抵抗力弱,皮肤容易感染。有的患者皮肤上会长水疱,里面有透明的浆液,多出现在手脚上。虽然水疱几周内就可愈合,但会反复出现。
6、出汗多
出汗多可能是神经病变的前兆,要足够重视,小心糖尿病并发症。
7、黑棘皮病
常见于颈背部,也可见于其他皮肤褶皱部位,是2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危险信号。 预防糖尿病,记住这10招! 每天锻炼35分钟 芬兰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周锻炼4个小时,每天锻炼35分钟,患上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显著降低。 上下班尽量走路 上下班能走路就走路,上下楼梯时,能不坐电梯就不坐电梯。 每天少坐90分钟 限制久坐行为可能是防止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式。英国莱切斯特大学研究发现只要每天少坐90分钟,就能为健康带来很大益处。 在家吃饭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一周在家吃晚餐5~7次的人,比起一周只在家吃两次晚餐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降低15%。 在家吃饭,油盐可以自己掌控,同时食材新鲜,可以搭配合理,有肉有蛋,有豆有菜,再搭配些杂粮,轻轻松松吃够20种菜品。 主食控制在250克 一般主食是早餐100克、午餐100克、晚餐50克。有时聚会也可以快乐地吃吃喝喝,但是,两小时后要安排些活动量较大的运动,比如球类比赛等。 另外,每天主食中若能有1/3~1/2的全谷、杂豆和薯类,对预防糖尿病和肠癌都非常有益。 少吃加工肉制品 吃加工肉制品(如咸肉、熏肉和热狗)每周至少5次的人与每周进食这类食物次数少于或等于1次的人相比,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增加了43%。 避免食用浓缩糖类 如糖果、巧克力、甜点等。在我们想吃一点甜的东西时,去选择水果,而不是果汁、甜点,逐渐减少我们饮食中的糖分,慢慢地就会习惯这种不太甜的味道。 腰臀比不能大于1 脂肪多分布在腰、腹等部位的肥胖者,这些人要格外当心糖尿病的造访。 腰臀比是预测肥胖的一项指标,比值越小越健康。一般女性比例值在0.85以下,男性0.9以下,都属于健康范围。但当比值大于1时,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大。 不做夜猫子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和卡塔尔的研究专家发现,睡眠不足会增加患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欠上短短30分钟的“睡眠债”,就可能对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产生显著的影响。 每年测一次血糖 有体重超标、家族病史和高血压等致病因素的人,应每年验血,咨询医生的意见。即使化验结果正常,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即血糖有点高,但又达不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每一至两年就要检测一次血糖水平。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