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秦公轩 赵祥 记者 陶维洲)现在不少老年人也玩起了社交软件,不过,他们对于网上一些不实信息缺乏辨识能力,反而更容易被忽悠,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特别爱转发的 " 毒鸡汤 " 文。最近,南京秦淮警方便接报了一起警情,一位老人被社交软件的信息忽悠,非要买保健品,不买还要轻生。
前两天,南京双塘派出所接到市民李先生报警,称自己父亲要轻生,而原因是老父亲花了太多钱买保健品,现在儿子不给买,所以才以死相逼。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接到报警后, 民警立即赶到了李先生的家中,见到报警人李先生。他告诉民警,自己平时做生意比较忙,很少能抽出时间回家。这次一回来,他就发现家里的桌上摆满了各种保健品的瓶子,李先生一问才知道,父亲花了不少钱买这些保健品。
" 我知道父亲有些积蓄,但他这样去挥霍养老钱,我们做子女的看着心疼。" 说完这些李先生拿起桌上一瓶保健品告诉民警,这些保健品最便宜的一瓶要三四百,贵的好几千,有些还一买就是好几个疗程,老人为此花了不下五万元。李先生劝导父亲不要再买这些没用的保健品,没想到父亲把自己锁在房间里,说不想活了,怎么都不肯开门。
了解事情经过后,民警隔着门和老人进行了对话。苦劝半小时后,老人终于开了门,并说出了自己买保健品的原因。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由于李先生常年不在家,父亲李大爷无聊之下开始用社交软件和老朋友聊天。这几个月里,他的老朋友们都在社交软件里晒自己在吃一种保健品,称效果比跳广场舞要好上百倍。于是,李大爷和朋友找到这家保健品公司,还听了一次讲座,自此之后,李大爷便像着了魔一样,开始购买保健品,花的钱越来越多。
民警问老爷子为什么痴迷保健品,老人说,他看到有不少人吃这个保健品治好了病。民警跟老人解释,保健品不是药物,没有治疗疾病的功能。而那些所谓治好病的人,很可能是保健品公司的托儿,包括他们出示的病历报告等资料,也可能是伪造的。随后,民警又向老人讲述了近年来破获的保健品诈骗案件,老人这才意识到自己被社交软件的 " 毒鸡汤 " 文给 " 洗脑 " 了。看着家里囤积的保健品,想到花了那么多钱,老人后悔不已。
警方提示,不少购买保健品的老人往往因为缺少家人的陪伴而有 " 孤独症 ",他们特别渴望有一样东西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于是社交软件里那些养生方法、心灵鸡汤受到他们青睐。要帮助老人克服这种心理,子女平时应多陪伴老人,传授正确的养生知识,提倡老人多出门锻炼。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