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骑车打瞌睡撞上路边车 “春困”骑车需小心

江苏要闻扬州晚报2017-03-06 10:24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男子骑车打瞌睡撞上路边车 “春困”骑车需小心

3月4日中午12:20许,东区湾头附近,一男子骑电动车带着孙女,竟打起了瞌睡,结果撞上了一辆停在路边轿车受伤。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市民来电

医院来了个“血人”

3月4日下午1时许,有市民致电本报称,扬大附院(扬州市一院)东区医院急诊送来一名60岁左右的男子,满脸都是血,还带着一个几岁大的小女孩,小女孩有条腿也受伤了。据伤者称,是撞到了路边的轿车受的伤。

记者赶到医院时,男子正在接受相关检查。一位目击市民告诉记者,受伤男子刚到医院时,脸上有好多小伤口,还能看到有一些玻璃碎片,满脸都是血,衣服上也有很多血。后来,医生对伤口进行了清理处置,并且用纱布进行了包裹,听说男子鼻子伤情比较严重,后来又去耳鼻喉科了。

记者赶到耳鼻喉科时,受伤男子刚从治疗室内走出来。记者注意到,该男子头部的纱布已被取了下来,脸上的血迹也已清洗,脸上有大大小小的伤口,鼻子依然在流血。

当事人说

骑车打瞌睡,撞上路边车

男子到底是怎么受的伤呢?急诊室外,有人称听伤者自己说是在电动车上打瞌睡撞车受的伤。

受伤男子告诉记者,事发时是中午12:20左右,他骑电动车带着孙女,到事发路段时,由于道路不太平,电动车颠簸,天气暖和,自己刚吃完午饭不久。几个因素综合,骑行过程中竟犯困打瞌睡,一辆轿车突然从身边呼啸而过,发出的声响吓了他一跳,一下子惊醒了过来。也正因为受到了惊吓,电动车方向失控,一下子撞到了一辆停在路边的轿车上,电动车前面的挡风玻璃被撞碎,碎玻璃划伤了自己的脸。

男子说,经检查,他鼻子里还有一道伤口,已缝合好。至于还有没有其他伤情,还要等检查结果。好在孙女只是腿部有些擦伤,并无大碍。

记者调查

“疲劳骑行”现象并非个例

骑车打瞌睡,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然而,昨天记者就此进行随机调查发现,这一现象并非个例。有些市民表示,自己在骑行过程有过打瞌睡的经历。

市民郭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是个骑行爱好者,喜欢骑自行车,在一次骑行过程中有过打瞌睡的经历。郭先生说,那次经历也是在春天,自己绕城区进行骑行练习,可能是骑的时间较长,加上春天容易犯困,当时感觉特别困,没想到骑着骑着竟然不知不觉地把眼闭上了。突然,听到后面响起鸣笛声,他才发现自己已经骑到了机动车道上,差点被车撞了。

对此,医生表示,“疲劳骑行”确实是存在的,和疲劳驾驶一样,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虽然打瞌睡往往只有几秒钟,但很容易发生事故。

医生提醒,春天人容易犯困,最好休息好再上路,如果路途中犯困,可在嘴里含些话梅、陈皮等小食品缓解疲劳,或用风油精涂在太阳穴处,也能起到提神效果。感觉自己特别困时,一定要停下来休息一段时间待到不困时再继续前行,防止因为打瞌睡而酿成事故。

记者 崔根元 文/图

【新闻延伸】

“春困”来敲门 医生有妙招

阳春三月,气候渐暖。此时人们往往容易出现提不起精神,头昏脑胀,昏昏欲睡,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春困”。作为季节交换时的一种正常生理变化,该如何来防治它呢?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进入春季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人的身体毛孔、汗腺、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这样一来,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春困”也就应运而生。

“春困时,人们会出现疲倦、乏力、嗜睡等症状。从中医上来说,湿困脾阳的人更容易出现这些症状。”医生表示,要解决春困,多睡并不是办法。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睡眠8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会越睡越困。那么该如何有效防治“春困”呢?

“饮食方面可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及吃一些健脾、促食的药物和食物,比如说,薏仁、冬瓜、红豆等。在运动方面,可以在睡觉前和饭后做一些比较舒缓的运动,比如:太极拳、散步、慢跑等,这些对防治春困都有很大的帮助。”医生告诉记者,脾虚的人更容易出现“春困”,其中就包括坐办公室的上班族和驾驶员。而相比之下,“春困”对开车的人来说“危害更大”。因此,驾驶员在开车的路途中,最好是打开窗户,保持车内空气流通,不要饱食后马上开车。实在是困得不行,就近停靠服务区安全地带休息会。

此外,擦风油精,闻橘子皮,揉太阳穴、内关穴、合谷穴这三个人体穴道也是解决“春困”的有效办法。

[责任编辑:擎天柱]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