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近三成中小学生遭遇过“校园欺凌” 以言语讥讽为主

江苏要闻扬子晚报网2017-03-06 16:49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记者今日从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获悉,去年年底北京的“校园欺凌”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常州队发挥快速调查优势,及时介入。调查资料显示:72.5%的家长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常州上中小学的孩子没有受到“校园欺凌”,27.5%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受到过“校园欺凌”。从欺凌类型看(多选),言语欺凌方面,“被同学取笑或戏弄”高居榜首,占比高达68.2%;在校日常行为方面,“东西被别人故意损坏”、“受到暴力威胁或恐吓”、“受到排挤或被孤立”占比依次为45.5%、27.3%、27.3%;严重欺凌方面, “被人殴打”、“被人抢劫或勒索财物”等校园勒索行为占比皆为18.2%。

“校园欺凌”产生原因复杂,本质上既是法治问题,也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常州队调查资料显示(多选):在受访家长中,认为家庭教育缺失、学校疏于管理、学生缺乏心理指导和法制教育是“校园欺凌”现象出现三大原因,占比依次为73.3%、65.3%、60%。受访者选择“社会环境影响”、“学生心智不全”占比依次为39.3%、34%。

根除“校园欺凌”产生土壤,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常州队调查资料显示(多选):从学校方面看,受访者建议“学校加大上学期间管控”、“重视学生心理指导”、“学校严厉处罚施暴学生”、“多组织集体活动,加强学生间交流沟通”等占比为70%.57.3%、49.3%、39.3%。从家长方面看,受访者建议“家长要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占比为55.3%。从社会方面看,成立防止“校园欺凌”的公益组织、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法制宣传力度等占比依次为41.3%、20.7%、19.3%。面对“校园欺凌”,受访家长认为法律手段要跟上。调查资料显示:60%的受访者赞成废除14岁以下未成年人不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40%的不赞成。

[责任编辑:果冻宝贝]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