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
爱问为什么,认为微博阻碍思考
林时雨的口头禅是问为什么。“很多时候,都问得父母哑口无言。”新东方国际高中部部长助理张凯笑着告诉记者。但谁能想到,他和哲学的不解之缘正是从这里开始的。“从此我就对哲学、物理和天文等学科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因为这些学科可以解决一切被常人忽略的问题,可以搞清周围习以为常的现象。”林时雨说。
林时雨曾遭遇一场严重车祸,住院两个月。他说,这段时期他对物理天文的兴趣逐渐丧失,对哲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哲学是义务,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哲学给了我莫大的快乐,我习惯于思考周围的事物。在思考时我感受到莫名的激动,我要运用哲学去揭开这个世界的谜。”
林时雨的思考显得很与众不同,他即兴演讲关于社会公平的内容,分析中国的阶级构成,认为应该保障工人阶级尤其是农民工的利益;在他看来,“推特”或微博等社交媒介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人的独立思考,成为极其有利于谣言和情绪的传播,并且不习惯于阅读篇幅颇长却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文章。
在身边,他也发现了不少有趣的问题:“我觉得学校的环保社举办篝火晚会实际上有违环保的初衷,篝火的燃烧污染了环境。”
【震撼】
参加国际哲学奥赛的中国第二人
国际哲学奥林匹克竞赛是一项中学生竞赛,由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主办、联合国教文组织支持管理。林时雨的妈妈介绍,林时雨是全国第二个参加该项赛事的中学生。“当时他通过网络申请参赛,经过与组委会长达半年的邮件沟通才最终获得2013年参赛权。”
国际哲学奥赛共设置4个题目,参赛者从中选一,在4小时内以英文、法文或德文作论文一篇。尽管林时雨没能拿到奖牌,但他表示很满足。“比赛最后一天晚上,组委会在当地一所中学安排了舞会。大家或邀请别人跳舞,或自顾自扭动。我带着一点失意离开了舞会的场地并来到了场外。令我惊奇的是,在场外还有另一群人和我一样。最后,我们五六个人从晚上11点多一直讨论到凌晨2点,讨论各种所见所闻引发出的思考。有时候,我更愿意做清醒的观察者,用人生来探索未来。”
现在,林时雨已经确定去美国马卡莱斯特学院就读哲学系,一想到可以尽情探讨常人眼中丝毫不在乎的问题,林时雨便激动不已。
记者 邵伟
- 2
- 下一页
- 显示全文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