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男子受南京老太一饭之恩 20年寻恩人

江苏要闻2014-06-13 07:29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20年前,东北人大刘在美国得到一位南京老人的帮助,他一直感怀在心。前不久,他来到南京报恩,却找不到恩人的住处,无奈向夫子庙派出所求助。在民警的帮助下,他顺利找到了当年帮助自己的老人,表达了感激之情。

大刘是辽宁沈阳某政府机关干部,20年前他到美国工作,虽说是吃公家饭,但条件也相当艰苦。说来也巧,就在大刘工作场所的隔壁,住着一位南京老人,她和大刘很投缘,经常给大刘送点吃的。一来二往,两人就熟识了。接触多了大刘才知道,老人并非长居美国,而是因为女儿移居美国,所以时不时会来美国探亲。之后,大刘回国,就没再见过老人,但这份感恩之心长存心间。

前不久,大刘正好到南京开会,他就想起了帮助过自己的老人,于是准备了精美的礼品要来报恩。以前在美国时,老人给过大刘一个南京的住址,但大刘找到这里时发现已经拆迁了。看着陌生的街巷,大刘一下不知如何是好。走着走着,他就看到了夫子庙派出所的大门,于是便上门找警察帮忙。

虽说曾受老人“一饭之恩”,但老人毕竟是大刘的长辈,当年他也没好意思问她的姓名,只知道老人的女儿叫王玉娟(化名),曾在秦淮区文化馆工作。民警咨询文化馆得知,由于王玉娟早年就移居美国,现在馆里的员工都不知道她的家庭住址。而民警通过警务平台查询发现,叫王玉娟的人很多,但从年龄来看,都和大刘描述的人相去甚远。一时间,寻找陷入了僵局。

“有没有更多的线索?”夫子庙派出所教导员宋林安慰大刘,让他再好好想一想,看看有什么线索。“对了,我想起来王玉娟的丈夫好像姓张!”大刘说。这话引起了派出所户籍民警戴琛洁的注意。“有些人嫁人后,就会将丈夫的姓氏加在名字前面,王玉娟会不会也是这种情况?”戴琛洁思量着,将“张”和“王玉娟”组合到一起,“‘张王玉娟’,这个名字我好像登记过。 ”

想到此处,戴琛洁立即将“张王玉娟”输入境外人员住宿系统中进行查询,发现只有一个人,年龄和大刘说的很接近,而且3次入境都暂住在夫子庙附近。民警随即再通过户籍系统查询,当这一暂住地址的户主照片出现在电脑上时,大刘变得十分兴奋,“对,就是这位老奶奶!”

当民警拨通这位已经80高龄老人的电话并说明来意后,老人也非常高兴:“没想到20年前帮助过的大刘这么有心,时隔多年还不忘感恩,特地从沈阳来看望我!”很快,老人来到了夫子庙派出所,大刘和她热情相拥。之后,大刘带着礼品到了老人家中,正逢老人的女儿也回来了,大家聊天叙旧,好不欢快。临别时,大刘又来到夫子庙派出所,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自己的感激。通讯员 秦公轩

扬子晚报记者 曹卢杰

[责任编辑:admin]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