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天踩着高跷上下班
姜堰高陈社区43岁的居民张进军有个特殊的爱好,他喜欢每天脚踩着高跷上下班,健身、练技两不误,常引来路人好奇围观。不过,张进军总是我行我素。昨天,他又新做了20副高跷,以便日后可以轮换着踩。
踩了3个月,减掉20斤
昨天早晨7点多,张进军手执彩扇,脚踩高跷,沿姜堰城区东大街由东往西走。他步子虽小,但走得很快,脸上沁出了汗珠。路人提醒他,走累了,可到路边歇歇脚。可张进军却笑笑说,“不要休息,因为我还要赶着去上班”。
张进军在姜堰城区的小天使艺术培训中心做老师。他踩的高跷都是自己制作的,跷棍高20厘米。
家离单位约两公里,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他就每天踩着高跷上下班。起初,走一趟要两个小时,中途看到路边的水泥柱,还要上前抱着歇会儿。坚持了2个月,他走到单位仅需三四十分钟。因为时间宽裕了,走得轻松时,他还不忘来个“金鸡独立”,或者再到坝口广场跑几圈,确保踩的时间能有一小时。
每次走到单位,他都汗流浃背,浑身湿透。到如今,他已瘦了20多斤,觉得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好,不睡午觉都有精神。
姜堰北街社区75岁的居民沈寿年每天到坝口广场晨练。老沈说,第一次看到张进军踩着高跷走在大街上,感到很好玩,曾一路跟在后面走。途中,不少路人争着观看,有的还猜疑:“估计他不是个正常人。”
要为学生树榜样
为什么要这样走着上班,不是有意折腾自己吗?面对别人的不解,张进军笑笑解释,一是为了健身,二是为了练技,三是为了给学生树立榜样,更重要的是,还传承了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春节后,姜堰区搞民间文艺调演。小天使艺术培训中心组织6名小朋友集体表演踩高跷,并邀请淤溪镇高跷队队长孙伟与小朋友同台演出。可有的小朋友嫌苦怕累,有的还闹着要弃学。“老师,你不信,自己踩踩看。”有学生给张进军扔下一句抱怨。
这句话,让张进军决心从自己练起。他回到家,花一天时间自制了一副高跷。起初,高跷固定到腿上后,人连站也站不起来,只好借助凳子站立。练了两天,腰酸腿疼,家人劝他不要找罪受,但他不肯退缩。
张进军在家里和走廊上拉满麻绳,先扶着绳子慢慢移。每天早晨5点多就起床练,晚上练到10点多才睡。“业余时间,全都花在学踩高跷上。”一个星期下来,他就能脱绳行走。3月下旬的一天,当他踩着高跷满头大汗来到培训中心时,所有学生都惊叫起来。“从那以后,小朋友们踩高跷,没有一个喊苦叫累的。”
6月底将师生同台
53岁的孙伟高跷踩得又快又好,曾走出国门展示风采。5月10日,姜堰民间文艺调演在俞垛镇举行,小天使艺术培训中心的小朋友与孙伟同台表演,荣获一等奖。6月底,孩子们将到泰州参加调演。张进军说,此时,恰巧孙伟也有表演任务,于是他决定替代老孙,陪孩子们一起演出。
这次为啥要一次性做20副高跷呢?张进军说,原先的高跷已磨掉了,为了能有换的,一次性多做些放在家里备用,高度从20厘米到80厘米不等,踩的难度也不同。
张进军说,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表演,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深受群众喜爱,也令他着迷。6月14日晚,他会带着学生到姜堰城区坝口广场表演踩高跷,向市民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更多的居民加入踩高跷行列,自娱自乐、锻炼身体。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