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借钱”骗局升级老外也中招 被骗800多万韩元

江苏要闻现代快报2017-07-11 14:07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苏宫新 记者 陶维洲)冒充熟人借钱,这一老骗局相信很多人都能免疫。不过,最近骗子却选了比较特殊的目标——在中国工作的老外。前不久,在无锡工作的韩国人黄先生就中了招。骗子讲一口流利的韩语,然后用一条转账短信,成功骗走黄先生831万多韩元,折合人民币约5万元。江苏省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以下简称 " 省反诈骗中心 ")提醒,接到号称亲友电话一定要先核实身份。

一口韩语、一条转账短信骗走831万多韩元

今年6月20日下午4点左右,江苏无锡新区某公司上班的韩国人黄先生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说着一口流利的韩语,自称是李某,以前在无锡工作时和黄先生相识。黄先生回忆了一下,似乎有这么一个人。所谓他乡遇故知,黄先生便没有过多怀疑。之后,李某称他人在韩国,因为回韩国比较着急,身上只带有人民币,没有韩元,所以想请黄先生帮忙,转点韩元到其韩国的银行卡上,他会用人民币还到黄先生的中国银行卡里。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6月21日上午9点左右,李某再次打电话给黄先生,称他已经将人民币汇到了黄先生的招商银行卡里。这时,黄先生看到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称其招商银行卡入账50000元人民币。既然人家的钱先到了,黄先生便没有犹豫,通过电话银行,将8318000韩元转到了李某提供的账户上。

直到6月26日,黄先生查看自己的招商银行账户才发现,根本没有50000元到账。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遇上骗子了,赶紧报警。

都是好友通讯录泄露惹的祸

" 这是典型的冒充熟人借钱骗局,不过这次中招的是一位外籍人士。" 省反诈骗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此类骗局中,个人信息泄露是骗子实施诈骗的基础。一般来说,骗子先弄到受害人亲朋好友的个人信息,然后获取受害人的联系方式,进而实施精准诈骗。

那么骗子如何获取这些信息呢?省反诈骗中心提示,犯罪嫌疑人会向他人发送含有恶意木马程序的短信、 消息,如 " 孩子成绩单、同学聚会照片、隐私照片、结婚请帖 " 等内容的短信,骗取对方点击木马链接。一旦点击,木马病毒就会在手机后台自动运行,运行后会读取手机通讯录,并将黑客指定的 " 我换号了 " 的诈骗短信向通讯录好友群发,再以你的名义向亲朋好友实施借钱诈骗。同时,有些骗子还会将这条短信以你的名义群发给你的所有朋友,诱导更多人上当。

警方提醒:接到号称亲友电话一定先核实身份

针对此类骗局,省反诈骗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如果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熟人,可以聊一些家庭情况看对方是否能跟得上话题,或者是向共同的亲友核实情况真假,也可拨打自己存储的该名熟人的电话进行核实。如果自称是领导要求你转账汇款,一定要向领导电话或当面核实。

省反诈骗中心还总结了 " 防诈五招 ":在社交软件中进行语音或视频聊天,以确认对方是否是自己的亲友;电话与对方交流,切记不要根据对方提供的新号码进行联系,以免进入圈套;多问细节,多问自己几个 " 为什么 ",也可与周围人进行交流,冷静思考再做决定;对方若提供银行账号,可以在网上查询银行卡的归属地,一旦发现与自己或亲友所在城市不符应高度警觉,再三确认后再汇款;如果已经汇款,一定要记住嫌疑人提供的账号,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客服、网络银行等方式尝试输入3次错误密码,短暂冻结账户,为警方争取时间。

[责任编辑:我爱的人]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