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武进发现清代水利碑刻 可补地方史志不足

江苏要闻现代快报2018-09-02 08:51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近日,常州市地方文化研究会在调研常武地区古代历史文化时,在武进横山桥镇双庙村发现了多块古代石碑,据该会会员、本地文史研究者韩元芳表示,这些均为芙蓉圩地区清代石碑,具有很高的文物和研究价值。

据介绍,芙蓉圩为古代芙蓉湖变迁而来。双庙村地处芙蓉圩,历史文化悠久,过去这里有“东平庙”和“文襄祠”等庙,东平庙祀唐代抵御安史之乱、保障东南半壁江山的大将张巡,而文襄祠祀明代江南巡抚、芙蓉圩修筑设计师周忱,张巡与周忱,一文一武,称为双庙。明清两代,当地留下了一批修治芙蓉湖、芙蓉圩的资料,保存在当地的“东平庙”和“文襄祠”等祠庙中。

此次发现的碑共7块,其中一块完整,其他为残碑。残碑碑文从十多字到三百余字,为清代前期到中期碑刻,其中一块残碑碑额残存“奉宪”两大字,碑文中有“芙蓉湖里民胡永卿”等字样,根据《芙蓉湖修堤录》可知其人为康熙年间当地人。

此外,碑上有“大宁区”“政成区”等字样,经查询《武进县志》,未记载当时有“区”的建制。韩元芳认为,这段碑文可补地方志之缺失,当时有“大宁区”建制可能很短暂,过后仍恢复为“大宁乡”。

另一块碑身完整的碑,碑文大部分可辨识,根据《芙蓉湖修堤录》可知其名为《光绪十三年九月二十日申请优免碑示》,为当地向上申报免去芙蓉湖圩区人民捐税、徭役的重要资料。

“我注意到这些残碑碑文在成书于1908年的《芙蓉湖修堤录》上没有记载。”韩元芳告诉记者,虽然只是残碑,但却是武进水利史、地方史的重要见证资料。

常州市地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余忠良表示,前些年,当地有块同样与芙蓉圩有关的张公堤石碑,2015年,横山桥镇当地曾重建张公堤碑亭,使常州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张公堤石碑得到了有效保护,如今这些石碑问世,愿也能像张公堤石碑那样得到进一步的保护。

[责任编辑:今日沭阳]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