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狮
利剑
南理工无人机团队。
美国大片《谍影重重4》让无人机“捕食者”大显神威,在阿拉斯加针叶林里,无人机精准击中一匹奔跑中的狼。电影场景被搬到比赛现场,9月25日,在北京落幕的“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上,南京理工大学“利剑”无人机,在“对地投弹”中,精确瞄准,斩获银牌。昨天,扬子晚报记者在南理工见到载誉归来的无人机“利剑”和另一架在竞技类旋翼赛中获奖的“飞狮”。
舰载无人机 能攻击也能营救
9月17日—25日,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中航工业集团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学府、研究所、重点实验室、知名航空企业等百余支参赛队同场竞技,南京理工大学的“利剑”无人机参加了遥控模型表演,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研制的“飞狮”无人机参加了旋翼比赛,并斩获两个项目的第二名。“这两架无人机都属于舰载机。”南理工竞赛团队教练余劲天介绍说,无人机在侦察监视、干扰敌方雷达通信系统和引导进攻武器等方面的本领被大家所熟知,在1982年发生的贝卡谷地之战和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中,无人机大显身手。不过在攻击,特别是海上攻击的应用方面还不够成熟。现实中,像美国的全球鹰,中国的翔龙这些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并没有作战的功能。“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赛比的是无人机的‘软肋’,探索航空领域的新技术。比如‘利剑’模拟舰上着陆和对空打击,‘飞狮’是一架旋翼直升机,有在‘海上’营救的本领。”
无人机怎么比武?
对决1 海难营救
出场无人机:“飞狮” 机型:X90
6分钟“海上”来回送3个桶
在南理工操场上,“飞狮”正一展盘旋而上的雄姿,“这是一架旋翼类X90型直升机,长约1米,按真机比例缩小,靠燃料发动,续航时间能达到30—40分钟。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从飞机的机架、底部抓钩全是DIY。”指导老师蔡晨晓告诉记者,“飞狮”由南理工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研制,与普通的直升机不同,飞机的下端安装了一个抓握的“手”,一开一合能抓住目标。
“飞狮”的比赛任务是海上营救。相信很多人在电视中看过海上营救的生死场面,直升机悬停空中,不停旋转的螺旋桨在海面掀起大风,救援人员顺着绳索滑下,将救援绳钩住遇险者,稍有不慎出现险情。目前我国还没有营救型无人机,“飞狮”发起了挑战。记者在比赛录像中看到,现场两块长条木板不停地来回移动,其中一块上摆着4个小桶,“这是两艘模拟船,它们在海浪中剧烈‘晃动’,‘飞狮’的任务是准确抓起移动中的桶,然后运到另一艘空船上。”按下按钮,“飞狮”起航了,它先猛冲至10米高空,侦察几秒发现船只后,下降高度,左右摇摆,伺机寻找机会,突然它张开了铁爪,毫不犹豫地抓住其中一只桶,然后再次升至10米高空寻找降落机会,轻松将桶放在另一艘船上。按照比赛规则,无人机10分钟内准确运送4只桶,聪明的“飞狮”在6分钟内成功抓取了3只桶,拿到了第二名。
海难营救“飞狮”大有作为
在不变动航向的基础上,准确而快速地抓取正在运动的“水桶”,有专家形容这个难度是世界级的挑战。能完成一连串的动作,“飞狮”有什么秘密武器?“首先靠空中的GPS来定位,‘飞狮’看见移动中的船,并靠激光定高,悬停。抓取水桶,靠的是精确定位,飞狮边下降边锁定水桶,需要视觉发现这个水桶。发现后,我们需要用计算机给它发射指令帮助它完成抓取动作,整个过程需要GPS、激光、视觉之间的融合非常精准。”蔡晨晓说。
“别看‘飞狮’现在还是抓水桶,将来可能在海难中大有作为。”蔡晓晨说,恶劣天气中洋面上风势很大,气流变动复杂,飞行员驾驶直升机营救十分危险,这时无人机派上用场。另外,“飞狮”还能为航母补给,“航母在海中执行任务,补给舰运送物资时无法零距离靠近。”
- 上一页
- 1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