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回响加拿大 江苏41名中学生公益游学【3】

江苏要闻2013-10-20 13:04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茉莉花》回响加拿大 江苏41名中学生公益游学

41名江苏中学生青春洋溢在异国土地上

《茉莉花》回响加拿大 江苏41名中学生公益游学

这段经历让他们成长很多

《茉莉花》回响加拿大 江苏41名中学生公益游学

校长Robert Nigro先生跟着中国学生打太极

昨天是周末,但镇江外国语学校的初三女生陈榕,却没有因为一周紧张的学习而放松休息,反而奋笔疾书,一遍遍修改着自己的演讲稿——她准备周一在全班分享她之前参加“2013苏教国际公益游学计划”,到加拿大学习的经历。“原本因为一次演讲比赛的失败,我决定再也不演讲了。但这次在加拿大学校的演出受到大家的肯定,我觉得自己不害怕再次站上演讲台了!”这位15岁小姑娘的声音里,透着一股自信。

9月26日到10月5日,江苏省41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代表,作为“文化使者”前往加拿大,学习当地的文化,同时,他们带去了一台自编自导的节目。现代快报记者随团采访,亲历他们在加拿大掀起的“中国风”……

中国功夫让加拿大的小伙伴们惊呆了

北京时间9月26日下午5点,上海浦东国际机场,41名江苏中学生“文化使者”,拿着全新的护照,登上飞往加拿大的航班。他们的行李箱里,有古筝、笛子、毛笔、砚台,还有亲手制作的中国结、纸花、漂流瓶……

女声二重唱《最初的梦想》、古筝独奏《渔舟唱晚》、古筝与竹笛合奏《紫竹调》、“功夫与足球”、独唱《茉莉花》、音乐朗诵与绘画剪纸《春江花月夜》……队伍里的19名学生,将在苏安文化节上,为加拿大的学生们表演中国特色节目。在10多小时的飞行中,小演员们始终有些忐忑:我们的“中国风”,他们能感受到吗?

他们没想到,在为三所学校一千多名小观众表演后,他们在当地掀起了一股“中国风”。

江苏民歌《茉莉花》火了

多伦多共有五所学校邀请江苏的中学生去演出,最后确定了三所学校。当地时间9月30日上午,他们前往Donwood Park Junior Public School (唐伍德公园初级公立学校)和Pelmo Park Public School(巴勒莫公园公立学校) 演出,10月1日上午前往J R Wilcox Community School(威尔考克斯社区学校)演出。

首场演出在Donwood Park Junior Public School 开演,观众是594名幼儿园至七年级的孩子。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女生胡姝,个子长得高,平时就是一个“女汉子”的形象,但换上了从学校借来的玫红色纱裙,穿上“团友”关紫佩借给她的高跟鞋,胡姝立刻转型为甜妹子。“你们知道中国吗?你们到过江苏吗?”一口流利的英语,立即引来台下小朋友的热情互动。孩子们的欢叫让胡姝舒了一口气。“我之前真担心自己说的话会冷场。”

胡姝要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她没学过唱歌,但就是爱唱,胆子也特别大,自荐要表演一曲独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胡姝唱歌时,台下的小朋友安安静静的坐着,不发出一点杂音。有一个穿红衣的小男孩,却一直高高的举着双手。待胡姝的歌声一停,他立刻双手举过头顶,热情地鼓起掌来,接着,其他小朋友也对胡姝的演唱抱以热烈掌声。原来,红衣小男孩是一位非常礼貌又热情的“小粉丝”。

《春江花月夜》的异乡旅程

陈榕是镇江外国语学校初三学生。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参加各种朗诵比赛,并且屡获大奖。这一回,她要和三个小伙伴,用中英文朗诵意境优美的《春江花月夜》,她是领诵。看着台下各种肤色的小观众们,陈榕的心里有些紧张了。因为,一向自信朗诵是强项的陈榕,在前不久参加镇江的朗诵比赛,只得了三等奖,她特别郁闷,心里想着,以后不再朗诵了。是一起来自镇江的“团友”李若愚,知道她的优势,帮她报了名。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真的站上了舞台,陈榕又找回了熟悉的感觉,先是中文、接着是英文翻译,《春江花月夜》,在异国陶醉着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孩子们,连绵不绝的掌声,让陈榕感受到,自己的信心又回来了。演出结束,Donwood Park Junior Public School 的一位老师,特别找到陈榕和带队老师汪小杏、姚剑英,希望能拿到《春江花月夜》的英文翻译部分,她希望把这首诗带进课堂,和学生们一起品味。“我的自信回来了,以后我不再害怕登台了。而且没想到我的英文水平大家也挺肯定的。”陈榕说,自己还是比较害羞的,在镇江外国语学校,有不少外教,但她课下看到外教都绕着走,不好意思主动说话。“这次回去,我要主动跟外教搭讪。”

“功夫新偶像”诞生记

“你们知道李小龙,知道成龙吗?”每到一所学校,当主持人问起这个问题时,台下的小观众立刻都会兴奋起来。他们想不到的是,来自中国的“功夫小子”陈海涤,将会成为他们的“新偶像”。陈海涤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武术队队长,每天都要至少练功一个多小时,他先和江苏省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的“足球小子”康浩然合作表演,一个打拳,一个颠球。接着,他又和伙伴们打起太极,现场的观众还可以参与。每到互动环节,现场总是失控。“酷!太精彩了!”是观众们给他的评价。在第三所表演的J R Wilcox Community School,校长Robert Nigro先生,也跑到陈海涤身后,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学习太极。

多元文化让加拿大孩子爱上“中国风”

每场演出,坐在台下的观众有大有小,看上去有的像是幼儿园小朋友,有的明显应该是中学生。

这让中学生“文化使者”们相当困惑,学校的老师们解释,这三所都是加拿大的公立学校,在校学生的年级有的是从幼儿园至五年级,有的是幼儿园至七年级,还有幼儿园至八年级的,所以看上去学生有大有小。

而且,学生们也来自各个国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所以,加拿大的学校非常重视让学生们感受多元文化。

当地学校分班按年龄,而不是基础,如果语言上吃力,课后进行补习。

副校长穿唐装迎中国学生

第一场演出在Donwood Park Junior Public School,副校长Karlo Cabrera先生出现在大家面前,穿着一身红色唐装。他笑言,这还是他前几年结婚时的礼服。

学校里有一位出生在加拿大的华裔小姑娘,她没有到过中国,现在上五年级,为了迎接中国客人,她特别穿上了玫红色竹子梅花旗袍。虽然不会说普通话,学校还是安排她在中国学生演出中,担任小主持人。希望她对中国文化有更深的感受。

Karlo Cabrera告诉大家,虽然学校的中国学生比较少,但学校还是非常希望向学生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对少数中国孩子,可以看到自己的文化以舞台的形式展现出来。

孩子们学说中文“你好”

第二场演出在Pelmo Park Public School。在这里,大家遭遇了最热情的“粉丝”围堵。每一个学生见到中国客人,都大声用中文说出你好!校长Kari Hudson女士说,因为中国文化演出已经在学校进行过四次,学生们特别感兴趣,不少人甚至跟电视学起了中文。

果然,在演出后的交流中,三名五年级的学生,对着中国朋友说了一长串他们会说的中文。

9岁的五年级男孩贾斯汀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最喜欢的就是太极。“很有趣还锻炼身体。”他说真希望去中国几个星期,他喜欢吃中国的春卷,米饭还有炸鸡球。

同样上五年级的女生简妮说,她也觉得中国功夫非常酷。“会这些的都是很有能力的人。”

拉香提也是上五年级的女生,一开口,她就说上了中文。“一、二、三,你好,谢谢!”大家夸她说得好,她非常得意。原来,这些都是在电视上学的。

校长Kari Hudson女士说,学校里有来自很多不同国家的学生,长相饮食不同,当地的老师,课余时间不在工作合同内。但课外的时间,老师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为学生组织艺术体育方面的活动。

曾在多伦多市教育公平办公室工作过的卡洛先生说,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移民多的国家种族间平等。学校的员工肤色信仰多样化,有众多活动帮助各民族之间融洽相处。

在异国

看五星红旗升起

在异国他乡,能看到为庆祝祖国母亲64岁生日升起五星红旗。当听到这个消息,中学生“文化使者”们沸腾了。当地时间10月1日上午,结束演出的“文化使者”们,匆匆赶往安大略省议会前广场,准备感受激动人心的一刻。

总领发言感谢江苏学生

升旗之前,看到广场上统一着装的江苏学生们,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房利特地走到他们面前。“你们从哪里来,来了几天?”当听说他们来自安大略省的友好省江苏省,来了五天后,房利特别在随后的讲话中,提到江苏来的学生,说他们时差还没倒过来,就来参加升旗,对他们表示感谢。午间,阳光正好,五星红旗随着威武的国歌冉冉升起,学生们和着唱起歌,眼睛紧紧盯着国旗。“长这么大,我第一次在国庆时亲眼看到升国旗,全身血液沸腾,起鸡皮疙瘩了。”陈海涤在学校是国旗班班长,负责每周一扛旗,但十一从来没有亲眼看到过升旗。“十一都是在电视上看到,这次太特别了!”

女生胡姝看到国旗升起,就有一种想回家的冲动。“加拿大很多民居门口都有国旗,看到这些国旗,我就想念我们学校校园里的国旗,真想早点回去看到。”

升旗仪式结束,房利走到学生们中间说:“今年第一次见到大家很高兴,就这么十天的时间,你们来参加国庆升旗。虽然辛苦一点,但是是一种骄傲。”他说,在国内看到升旗,和在加拿大看到升旗的意义不同,今年在安大略省,为庆贺国庆已经升了5次五星红旗。这象征着祖国力量的壮大,海外华侨华人地位的提高。他希望大家十天的游学,能把美好的加拿大带回去,把好的经验带回去,比如加拿大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草坪午餐 不留下一点垃圾

为了赶升旗仪式,当天的午餐无法在室内吃。学生们带了三明治和水果,来到广场对面的大草坪上,三五人一起,在阳光下野餐。没有一个人提醒,但所有的人都把自己吃完的包装纸,瓶子,有塑料袋扎好。几个高个子男生,捧上大纸箱,一个个塑料袋收集起来,再带回去扔掉。他们离开草坪时,上面没有一点垃圾。从旁边多伦多大学走出来的一群学生了解到他们是为国庆升旗而来,都露出善意的微笑。

成长

悄然到来

在加拿大期间,学生们还零距离接触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女王大学、皇家军事学院等著名大学。游览了尼亚加拉大瀑布、千岛湖,参观了白求恩故居,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馆、加拿大早期移民聚居村落-黑溪村、位于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的国会大厦、总督府……在加拿大多伦多,他们也有一个自己的“家”苏安学院,这是基于安大略省政府和江苏省政府的教育协议框架下,成立的海外教育培训基地,是江苏省教育厅海外教师培训基地。在苏安学院,他们学习与加拿大有关的知识,并最终获得游学的结业证书。

女生晕车 男生来帮忙

平时不怎么坐车,要坐两小时车到尼亚加拉大瀑布,很多女生撑不住了。途中,坐在车前的一位女生,突然哇地一口,吐在了车厢过道里。这时,来自太仓的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高二男生潘佳,拿出一张报纸,在地上把女生的呕吐物清理干净。

常州市市北实验初中初三男生朱爽,要担任演出的主持人,加上已经上初三,他还带了语文、物理,英语书在路上看。但看到有女生吐了,他就发挥自己天生的幽默感。在去渥太华的五小时车程中,他全程担任主持人,轮换着用唱歌和“真心话大冒险”,让全车的人表演节目。神奇的是,这一次五小时的旅程,没有一个人吐。

41名学生,在学校的学业都是佼佼者。但从未踏出过国门的他们,一开始根本不敢开口说话。胡庆豪是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学生,上初二,只有14岁,是全团的小弟弟。第一天,他连买甁水都不好意思,第二天,就已经开始和社区里的大妈搭讪,还逗人家的狗。再后来,他主动要求参加表演英文朗诵。

潘佳的英语考试成绩一直不错,但在听力上不自信。“我去超市买东西,大家都对我特别好,看我只买一样,让我先结账,可我不知道该怎么说。”这时,收银员给他鼓励的微笑,还说笑话缓解他的紧张情绪。“他们特别友好,现在我真的会了不少生活中的英语。”

教育参赞参加开学典礼

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教育参赞徐卫亚博士,当地时间9月27日,特别前往苏安学院,会见了学生和老师。他说,同学们成为中加友好的亲善使者,成为中加文化教育交流的践行者;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拓宽视野,增长才干。

在毕业典礼上,苏安学院副院长杨晓波博士告诉大家,他们扮演的角色,把世界一半的精彩,带到了加拿大。因为他们的精彩演出,让当地孩子了解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区别,还有很多学校,希望他们去演出。而这一段经历,作为一个好的学习者,会很有收获。

在结业典礼上,老师们为学生们准备了巧克力和蛋糕,还有结业证书和一本英文词典。

江苏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林跃告诉记者,“千校千生”公益游学活动,江苏在全国是首家进行尝试的省级教育部门。这是希望能培养未来有国际视野的江苏人。他们带着任务,代表江苏,展示出中国元素。“他们是使者,赋予他们特定的使命,在付出的过程中他们也得到了教育。”同时,林跃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国外学生到江苏来。”

奇妙之旅

2013年9月28日,在多伦多的第3天,我们终于接近尼亚加拉大瀑布,驱车经过瀑布看台时,所有人都惊呆了!远处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横空而来,挂在悬崖峭壁上,千万条水柱从四面八方汇集,像千万匹脱缰的野马使出浑身解数一跃而下,跌落池中,只为了从近百米高处与水底的礁石奋力一搏,发出狮吼般怒声,一天的颠簸疲惫瞬间被它的壮观征服、融化了!我们赶紧穿好雨衣,戴好帽子,亟不可待登上游轮感受与瀑布的“近距离接触”。只听耳畔的瀑布声越来越大,瀑布离我们越来越近,激流而下抛出的水珠如暴雨一般喷洒在我们身上,瞬间又被强烈的太阳光照射、蒸发、吸收,带来丝丝清凉。船上人们的热情被瀑布的轰鸣声和磅礴气势带动起来了,所有人都在呐喊,尖叫声、欢呼声、惊叹声此起彼伏,各种语言交织融合,我确信,大家都被瀑布给震惊了,所有的眼神和表情都在赞颂着自然的伟大,反射出那一颗颗激动的心!真不愧是世界的奇景!

9月29日上午,我们坐上大巴来到了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博物馆。博物馆造型独特,正面是富有现代的似水晶的造型,而背面却充满中世纪气息。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埃及木乃伊,欧洲中世纪的生活用品,美洲的生活用品,远古时代的动植物,现代深海里的生物以及数不胜数的珍贵艺术品。博物馆之行开拓了我们的眼界,真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仔细品味每一样物品,缅怀每一段历史故事。

下午从苏安学院出发到黑溪村。黑溪村完好地保存着150到200年前加拿大人的生活状况,虽然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人居住,但是有工作人员穿着那个时候的衣服,做着那个时候大多数人做的事。十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那个时候加拿大人的居住环境,生活习性,工作工具。参观中,当地的工作人员用英语为我们讲解所看到的东西,在参观过程中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我们随时都能问讲解人员,既能观赏美景、开拓眼界、了解加拿大的历史,又能提高英语口语、听力能力,同时能提高我们的英语理解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在加拿大,保护文物早已成为所有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政府也加大力度保护和维护历史遗迹。毋庸置疑,这是我们所应借鉴和学习的。

两天的游历和学习,需要反刍咀嚼的知识和体会太多太多,不断有极美的景物和体验在我的脑中跳出,他们互相撞击,直到擦出火花,让我深深的陷入炫丽和美好不可自拔!

[责任编辑:admin]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