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透水混凝土路面,让绿道得以明显区分。 刘浏 摄
记者昨日从南京市园林局了解到,经过近4个月的建设,由该局组织实施的环紫金山南麓、东麓的绿道已经在国庆节前完工并试运行。据悉,全长22.9公里的绿道可以步行和骑车,不过自行车租赁需要中山陵园管理局协调,目前市民想尝试,还得自己带车。园林部门表示,需要提醒的是,绿道的骑行只针对自行车,从安全的角度,呼吁市民不要骑电瓶车。
一路骑行赏美景 还有驿站提供休憩
昨天上午,扬子晚报记者乘坐地铁二号线到达下马坊站,从2号出口出发,沿着红色路面的绿道,200多米就到达第一个驿站。那里有供休息的座椅和一个洗手间。骑着自行车,右边是沪宁高速公路,左边是724研究所,绿道的两边绿树成荫,呼吸新鲜空气的感觉真好。
接着往地震台方向骑行,隔着密林,非常安静,偶尔能隐约听到高速公路上的车流声。上了两个坡,中间还路过了新建的老邮局博物馆,大概骑了2公里后到达第二个驿站,它位于原来的二道口蓄水野塘附近,经过环境整治后,建了一个生态小屋,只见里面有休息区、洗手间以及可以休憩的草坪。“目前绿道全长22.9公里,环绕了山体南麓和东麓,一路都是风景和景点。”南京市园林局毛海城副局长介绍说,南线始于琵琶湖公园入口,经前湖、燕雀湖、下马坊遗址公园、博爱园、民国邮局、地震台、灵谷寺至体育公园;东线始于紫金山东入口(仙林大道交叉口),沿环陵路西侧布置,至岔路口(老宁栖路交叉口)。
南麓设有12个出入口 红色路面是透水混凝土
据介绍,绿道的主线长约18.3公里,和周围小区、地铁进行了衔接。全线共设置12个主要出入口,自西向东依次为:琵琶湖公园、中山门、苜蓿园站、下马坊站、孝陵卫站、钟灵街站、马群广场、东入口,共8个;还有4个辅入口方便附近小区居民骑行,自西向东依次为后半山园、铁匠营、漆园村、顾家营。
南麓绿道沿线一共有2个驿站、3个休息点,“驿站看上去是小木屋,其实不是。”毛海城介绍说,建设中选用了环保的仿木材料,这种材料高仿真、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可达20-30年。这样,游客既能有亲近大自然的感觉,又减少了木材的使用。同时,绿道两侧收口的地方,特地邀请了滨江风光带的总设计师设计,采用英国的流行做法,使用钢缘石工艺取代混凝土,大量减少了石材的使用。
绿道一路骑行下来,红色的路面非常显眼,“为什么选用红色?”毛海城表示,这是国际上绿道的“流行色”,首先可以和别的道路区别,其次在周围绿色植物的衬映下,视觉景观效果好。同时,红色路面看上去是塑胶,其实是透水混凝土,“透水性、防滑性、耐磨性、景观性都很好,即保障了骑车人较佳的骑行感受,又保持了道路两侧生态系统的连续。”
一路上都有标识牌指引 北麓西麓绿道建设已勘察
扬子晚报记者看到,绿道间隔段都有完善的导视系统,有绿道索引图、景点指示、服务设施指示、出入口指示、安全警示等五种标识牌。除了指引市民游客前进的方向,标识牌上还标注了各景点、服务设施、出入口之间的距离,方便大家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行程。同时,在景点周边、绿道两侧还设立了景点介绍牌和健身知识牌。
南麓、东麓的绿道已经投入使用了,最终要成“环”,绕着紫金山骑行一圈才过瘾。毛海城介绍说,园林局将根据中山陵园管理局环境整治的速度开建北麓和西麓的绿道,“现在可使用的道路已经勘察好了,但是建设步伐要和环境整治相一致。”他说,绿道也分初级和高级,利用紫金山的防火道,紫金山内部也建设了一条长10公里的绿道。这条绿道比较适合专业级的车手骑,“两条绿道的衔接点是在范鸿仙墓。”
另据悉,环紫金山绿道年底前将交给中山陵园管理局管理,目前该局正在和2家自行车租赁公司谈合作,计划投放一批自行车给市民租赁使用。
扬子晚报记者 杨娟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