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韩展示竹刻版《富春山居图》
最近,韩凤颖花费3年时间,在3.6米长的竹条上雕刻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他熟练运用金陵、嘉定两派竹雕手法,或细描造型,或突出立体,再现了黄公望笔下的山川脉络、一石一木。这位61岁的南京民间竹刻艺人,希望在有生之年,用手上的刻刀,完成十大名画。
三年一作,不漏一石一木
这幅《富春山居图》分刻于三段竹条上,连接起来3.6米长。“刚看到黄公望原作,觉得是一幅大山水,但渐渐察觉到其中奥妙:每处都可以独立成景,每一棵树木的造型、石头的摆放,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因此,老韩的竹刻版《富春山居图》没有遗漏任何一个细节,连名人题跋也原样刻出,只省去了印章。
景物花纹深浅结合,这是老韩熟练运用金陵、嘉定两派刀法。后者凸显立体效果,表现山川、树林远近层次,前者做透细节,以刀为笔,描绘纹理脉络。创作过程中,老韩经常熬到后半夜。为了不打扰老伴休息,老韩家里常年是两张床。一张就放在书桌边,累了就和衣而睡。
坎坷艺路,八只手指玩转一把刀
最初拿起刻刀,老韩还是中学生。一下课就画画、雕刻,身怀一技之长,屡受老师表扬,在同龄人中也颇为得意。七十年代初,老韩进了国营工厂当工人。当学徒时,他左手被宽大的手套带进压膜机,中指、食指的第一段关节没了。只剩八只手指,老韩仍旧继续创作。题材少不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文革”中,老韩常因为这些“封资修”被拉上台挨斗。厂领导看他年纪小,批斗就成了“走形式”。
拨乱反正后,老韩迎来创作高峰期。老韩的作品开始在市里、省里拿奖。他还得到当时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教授周芳纯等专家的关注与指导,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省外的工艺品厂高薪来聘,国外的学校请他雕刻校徽,还有浙江安吉当地政府,想把他作为人才引进到当地。“但老婆不愿走,最后就没去。”
“桃李”逾千,还想在高校巡展
下一步,老韩想把《富春山居图》与此前完成的《清明上河图》搬进南京的各大高校做一次巡展,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这项艺术。虽然没有官方认证的“非遗传承人”头衔,但这些年他教过的学生就超过了1000人。从2000年开始,就受邀在邻近的晓庄学院老校区,给兴趣班的同学上课。“现在19个学生跟着我学。”最多时,70多个孩子坐在一间教室,在老韩的指导下执刀,孩子们的作品都摆放在老校区的一间展览室里。“只要你想学,我都愿意教。”
加上之前完成的清明上河图,老韩还想完成十大传世名画中剩下的八幅,再完成四大名著人物作品。他说,想在有生之年,全部完成。还有一个愿望,就是能有人接班。“学生中有手艺好的,但这活关键还是得有耐心。”在他看来,坐得住是最重要的。(聂露露 张可)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
唐代·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唐代·韩滉《五牛图》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明代·仇英《汉宫春晓图》
清代·郎世宁《百骏图》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