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下班了,很多单位食堂不提供晚饭,年轻的上班族该怎么吃?他们常有站在街头不知道往左还是往右的困惑,这不,最近在豆瓣上,南京市民严先生发起了一个“没地方吃饭俱乐部”,在上周五已成功举行了第一期“饭聚”。不少网友看到豆瓣同城活动后报名,“原定的报名限额是8名,没想到最后来了17人。”严先生告诉记者,既然网友们热情,那就都来呗。
下班后怎么吃的困惑,促成“没地方吃饭俱乐部”
工作结束该去哪里用餐?该和谁用餐?是否还在为这样的问题困惑?在豆瓣上,南京网友严先生发起了一个特别的“饭聚”活动。帖子写道,“为你提供意想不到的晚餐。一群新朋友、一些好话题、一杯葡萄酒、一本好看书。欢迎参加《没地方吃饭俱乐部》,只需携带一本好书用于交换、10元用餐成本费,可以获得一个值得记住的晚餐。”
昨天,扬子晚报记者联系上了活动组织人严先生,他告诉记者,自己今年46岁了,之前做过10年的电台主持人,现在做品牌代理,需要满世界出差。常在外飘泊的人对于下班后的那顿晚饭都特别困惑,饭总是要吃的,但总在外面的小饭馆吃也会腻味,而且还可能有地沟油等不健康因素,于是自己就想组织个“没地方吃饭俱乐部”,在网上发个征集令,然后让网友报名参加。“其实没地方吃饭俱乐部,吃饭是次要,大家一起坐下来聊聊,有一种家的感觉,才更重要。”严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报名网友大多是在南京工作的外地人
“没地方吃饭俱乐部”的第一次线下“饭聚”活动就很成功,原定8人的限额,后来一共有17人来吃饭,“当然不是去饭店吃饭,那多没意义啊,是在我的工作室做饭吃,我工作室里做饭的工具齐全得很。”严先生告诉记者,当天报名截止后,他就忙着去菜场采购新鲜的食材,然后自己拟定了菜谱,等到下班后,大家陆续来了,择菜的择菜,洗菜的洗菜,能帮忙做饭的也来掺合,“我有特别会做饭的朋友,他们也参加了,所以饭菜还挺好吃的。”这不,上周五晚上这顿饭就做了十多道菜,严先生还带来了葡萄酒,大家一起吃吃饭,喝喝酒,气氛一直很轻松。
严先生告诉记者,因为是一群陌生网友的聚会,所以想让大家打破拘谨和尴尬,他以身作则先自我介绍,然后再请别人做介绍,毕竟是年轻人,气氛一会功夫就轻松起来了。当晚17人年龄大多在20岁到30岁,基本上都是在南京工作的外地人,有附近公司的白领、还有销售等。
记者注意到,严先生发起这个聚会活动时标注了“10元用餐成本费”,10元够菜钱吗?他笑着说,大家想给就给,虽然10元钱不够成本,最后还要贴钱,但是他更看重的是大家在一起交流的感觉,这才能实现他在网上发帖时所说的“可以获得一个值得记住的晚餐”。
“饭聚”同时每人自带一本书来交换
严先生在网上发起活动的通知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条件,就是要带一本好看的书来用于交换。他发现,大家带来的书都挺不错的,有诗集、有小说,还有成功学方面的书籍。而他自己带来的则是《你的形象价值100分》。而晚上边吃边聊的话题,也不做特别的设定,什么都能聊,大家谈的最多的就是择业,年轻人最容易产生困惑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职场和人生规划,以及个人健康,和对父母的感情等等。“大家是想到哪里就聊到哪里,完全不受限制”,严先生说,这样才有轻松自由的感觉。
在严先生看来,这次特别的“饭聚”,之所以“值得记住”,一是可以用精心烹调的可口食品,来安抚一天工作下来疲惫的身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心”,关心大家的心,他希望在这样的聚会中,大家能敞开来谈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在交往中,不仅能积攒到人脉资源,也能从别人的困惑中找到自己的路。
由于报名者超出预期,大家反响也还不错,严先生表示,“没地方吃饭俱乐部”的线下活动虽没有固定日期,他希望能一月举行一两次,每次都将在网上发出召集令提前预告,欢迎网友来报名。
扬子晚报记者 孔小平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