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年前南京人住的是“海景房”上海曾是海洋

江苏要闻现代快报全媒体2017-11-26 09:01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现代快报讯(记者 胡玉梅 见习记者 韩雨霁)如果给你一个按钮,让你可以穿越回7000年前的南京,看看自己现在住的地方长啥样,你想不想要?现在,就有科学家通过化石研究给你模拟出了这个画面,跟人们熟知的毗邻长江不同,你看到的将是一个温暖又安静的海边城市,大家住的都是“一线海景房”。邻居上海还是“一片海洋”,没有“出生”呢。

7000年前南京人住的是“海景房”上海曾是海洋

△ 长江三角洲不同时期的海岸线位置。图片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提供

11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保华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柯学博士等人联合公布了一项关于“我国海岸线变化情况”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我国东部海平面变化幅度及其对应的具体时间提供了详细的资料。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该研究于近日在国际期刊《古生物学杂志》上进行了刊登。

7000年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多为海滨城市

在我国的地质历史上,海平面曾经经过多次“涨落”的过程。“最近一次,在2万年前,全球的海平面下降了约120米,整个东部海岸大陆架大部分露出水面。”李保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盖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直到距今9000至1万年期间,才达到与现今差不多的水平,并持续上涨。不过这段时期的尺子上并没有更精准的刻度,能不能通过化石来精准的测年,成了业内较为关心的问题。

可以确定的是,当时的长江三角洲东部地区都是海洋。由于微体古生物化石——有孔虫是反应海洋环境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于是通过对它的群落分析来指示当时的沉积环境与气候变化,成为研究工作的重点与目标。

7000年前南京人住的是“海景房”上海曾是海洋

△ 有孔虫。图片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提供

“通过对取自上海崇明岛、江苏南通、扬州等不同地区的钻孔材料分析,我们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常见的26个有孔虫的属种变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李保华介绍说,在近海地区,盐度越高、海水越深、生物的种类越丰富。“通过有孔虫在沉积物地层中的数量与分异度变化,就可以还原当时海洋水深、温度等状况。”李保华说,同时通过化石的放射性碳十四年龄精确测定,两者结合,以此将海平面位置与具体时间相对应。

研究显示,大概在7000年前,我国东部海面上升到最高水位,平均海平面比现在高2米左右。到距今约6000年前后,海平面开始回落,并逐渐形成现在的长江三角洲河口环境。这也就是说,7000年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多为海滨城市、甚至是海中小岛,如果你住在南京、镇江、扬州等地,坐拥的可都是一线海景房,而如果你住在上海,则是身处“龙宫”之中。“因为上海海拔较低,当时被淹没在海水下,还没有形成。”李保华笑着说。

未来南京还会变成7000年前的海滨城市吗?

2012年,央视气象节目主持人宋英杰在微博上发了一张地图,描绘了海平面上升60米后的场景,在网上引起热议。图片上显示,海平面上升60米后,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几乎都成了大海,上海、南京、烟台都被淹没了。事后更有网友表示,温度每升高1℃,海平面最终会因此上升20米。那么,温度如果上升2℃,海平面的变化就非常值得人警惕了……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太吓人了!原来未来南京、上海都“么得了”。

那么未来南京真的会被淹没,或是回归7000年前的海边城市场景吗?李保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公众的担心可以理解,但完全不用太忧心。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直处于快速上升状态。有研究显示,地球正在以平均每10年0.2摄氏度的速度不断‘升温’。”李保华说,但跟7000年前的相比,还是更“凉爽”的。“7000年前的中全新世平均温度可能比现在还高1至2℃。而从当时更温暖的环境来看温度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就能推测出现在每年升高的温度对将来沿海地区环境的影响。“在地质历史上,还有比现在更温暖的环境,地球也能自我调节完好,所以从地球系统演化的角度看,目前气温升高,不用太担心。但节能减排、坚持绿色发展还是要大力提倡。”

[责任编辑:我爱的人]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