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2011年度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介绍,江苏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实现了“一个基本稳定”即全省环境质量基本稳定,“两个全国领先”即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全国领先、生态创建工作全国领先,“三个稳中向好”即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太湖流域水质稳中向好、近岸海域水质稳中向好。
空气:略有好转,今年内开展AQI评价 2011年我省环境空气质量较2010年略有好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三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分别较2010年下降2.8%、5.7%和4.1%。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0.4%,较2010年上升1.5个百分点。
在13个省辖城市中,12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了二级标准,只有盐城市“拖后腿”,环境空气质量未达标。各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在79.2-93.7%之间。
据介绍,今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要分别削减2.5%、1.84%、3.0%和2.0%,减排压力很大。根据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保部门须面向社会公布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的实时监测数据。江苏力争10月前开展空气质量指数(AQI)评价,实现空气质量发布从API向AQI指数过渡,最迟不超过今年。
水质:轻度污染,太湖水质稳中向好 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仍处于轻度污染。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我省124个国控断面中1-3类断面占35.5%,较2010年降低0.9个百分点;劣五类断面占19.9%,较2010年降低4.1个百分点。
去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59.18亿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占比57.79%,总量为34.20亿吨。与2010年相比,全省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3.4万吨,氨氮排放总量3.99万吨。
我省饮用水以集中式供水为主,其中长江、太湖、京杭大运河等都是我省主要的饮用水源地,全年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水质达标率分别为99.8%和100%。
2011年,在遭遇60年一遇干旱的情况下,太湖蓝藻水华最大发生面积和平均发生面积分别比2010年下降35.3%和27.7%,15条主要入湖河流控制断面未出现劣五类水质,太湖流域53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0.4%,较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噪声:总体较好,社会生活噪声占比最大 2011年,全省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区域噪声等效声级基本维持在上年水平,功能区噪声达标率有所提高,但部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全省布设的2852个测点监测结果显示,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声源依然是社会生活噪声,所占比例达57.8%;其次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施工噪声,所占比例分别为19.2%、10.3%和2.0%。与2010年相比,全省区域声环境的声源结构和声源强度均无明显变化。
生态:物种下降,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我省开展对长江、京杭大运河、太湖等水域67个河流断面和51个湖泊测点的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结果显示,主要河流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评价等级为丰富和较丰富的断面占35.8%,评价等级一般的占34.3%,贫乏、极贫乏断面占28.4%,未采集到底栖动物的占1.5%。
与2010年相比,全省主要河流和湖泊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均有所下降。主要河流底栖动物丰富和较丰富断面比例减少12.7个百分点,贫乏和极贫乏断面比例上升8.1个百分点,主要湖泊贫乏和极贫乏测点比例上升11.9个百分点,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空气:略有好转,今年内开展AQI评价 2011年我省环境空气质量较2010年略有好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三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分别较2010年下降2.8%、5.7%和4.1%。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0.4%,较2010年上升1.5个百分点。
在13个省辖城市中,12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了二级标准,只有盐城市“拖后腿”,环境空气质量未达标。各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在79.2-93.7%之间。
据介绍,今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要分别削减2.5%、1.84%、3.0%和2.0%,减排压力很大。根据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保部门须面向社会公布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的实时监测数据。江苏力争10月前开展空气质量指数(AQI)评价,实现空气质量发布从API向AQI指数过渡,最迟不超过今年。
水质:轻度污染,太湖水质稳中向好 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仍处于轻度污染。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我省124个国控断面中1-3类断面占35.5%,较2010年降低0.9个百分点;劣五类断面占19.9%,较2010年降低4.1个百分点。
去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59.18亿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占比57.79%,总量为34.20亿吨。与2010年相比,全省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3.4万吨,氨氮排放总量3.99万吨。
我省饮用水以集中式供水为主,其中长江、太湖、京杭大运河等都是我省主要的饮用水源地,全年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水质达标率分别为99.8%和100%。
2011年,在遭遇60年一遇干旱的情况下,太湖蓝藻水华最大发生面积和平均发生面积分别比2010年下降35.3%和27.7%,15条主要入湖河流控制断面未出现劣五类水质,太湖流域53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0.4%,较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噪声:总体较好,社会生活噪声占比最大 2011年,全省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区域噪声等效声级基本维持在上年水平,功能区噪声达标率有所提高,但部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全省布设的2852个测点监测结果显示,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声源依然是社会生活噪声,所占比例达57.8%;其次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施工噪声,所占比例分别为19.2%、10.3%和2.0%。与2010年相比,全省区域声环境的声源结构和声源强度均无明显变化。
生态:物种下降,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我省开展对长江、京杭大运河、太湖等水域67个河流断面和51个湖泊测点的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结果显示,主要河流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评价等级为丰富和较丰富的断面占35.8%,评价等级一般的占34.3%,贫乏、极贫乏断面占28.4%,未采集到底栖动物的占1.5%。
与2010年相比,全省主要河流和湖泊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均有所下降。主要河流底栖动物丰富和较丰富断面比例减少12.7个百分点,贫乏和极贫乏断面比例上升8.1个百分点,主要湖泊贫乏和极贫乏测点比例上升11.9个百分点,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