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热浪,宣告了2012年下半年的开始,也为紧张忙碌的全省夏收夏种降下了帷幕。
盘点上半年的全省“三农”工作,可以说是成绩突出、喜中有忧。7月3日,省政府办公厅向媒体通报了夏粮生产、夏粮收购、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农业保险理赔、农民增收等方面的情况。
据介绍,今年我省夏粮喜获丰收,实现“九连增”。主要表现为“三增两降”:一是面积增加。夏粮面积3565.81万亩,比上年增加23.6万亩,其中小麦面积3198.8万亩,比上年增加30万亩。二是单产增加。全省夏粮单产322公斤,比上年增加6.7公斤,其中小麦329公斤,比上年增加6.4公斤。三是总产增加。预计全省夏粮总产229.7亿斤,比上年增加6亿斤左右,其中小麦总产210.7亿斤,比上年增加6亿斤。受局部地区赤霉病影响,部分地区小麦品质和种植效益有所下降。
今年我省夏粮收购自5月26日起由南向北陆续展开。为满足农民售粮要求,防止出现卖粮难,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我省分别于6月12日和15日在全国第一批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和临时存储油菜籽收购工作。小麦托市收购点达到640多个,收购价按1.02元/斤执行,高于预案启动前0.98-1.00元/斤的市价。中等质量标准油菜籽收购价格按250元/50公斤执行,比2011年提高了20元。小麦托市收购和油菜籽临时存储收购的及时启动,使小麦、油菜籽市场收购价分别回升至最低收购价和临时存储收购价水平,维护了市场价格稳定,减轻了受灾农民损失,有效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近年来,赤霉病已上升为我省小麦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只要抽穗扬花期间碰到下雨天气,病害必发。今年小麦抽穗扬花期,我省除淮北北部外,淮南大部地区出现3个以上阴雨天气过程,累计阴雨日数7-9天。由于喷药防治必须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喷药后必须4小时无雨才能有效。盐城、淮安、扬州等地麦区因雨错过防治适期,或因雨影响了防治效果,造成部分地区发病较重,有近700余万亩小麦因赤霉病造成损失。
针对今年赤霉病流行态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研究部署。3月份起,省农委对赤霉病流行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发布防治信息。4月1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对小麦穗期病虫防治工作作出专门部署。今年中央首次实施了小麦“一喷三防”补助政策,安排我省补助资金1.575亿元。今年是近年来我省赤霉病防治力度最大的一年,累计防治4825万亩次,平均每亩防治1.5次,在赤霉病流行的情况下,适期防控效果达到85%左右,累计挽回产量损失66.5亿斤。
今年我省局部地区发生小麦赤霉病,给夏粮生产、农民增收造成了一定损失。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省委、省政府对做好农业保险理赔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省金融办等有关部门多次赴受灾地区了解灾情民意,指导查勘定损工作,并召开全省理赔工作会议,确定了“宜粗不宜细、宜宽不宜严”的理赔工作原则,会后下发了《关于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小麦赤霉病灾害理赔工作的通知》,明确起赔点从70%降至50%,赔付标准从扬花期的50%提高至灌浆期的70%。目前各地查勘、定损工作开展顺利,截至6月29日已完成定损465万亩,赔付金额有望达到5-6亿元。泰兴、姜堰等地已完成理赔付款,预计全省7月15日前完成全部理赔工作。
今年以来,我省全面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大力推进十项富民行动,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农民收入倍增联系点监测分析,预计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5%左右,有望继续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尤其可喜的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全面开展,全省农民创业就业能力显著提升,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预计上半年全省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6.8万人,职业农民培训5.05万人,农民创业培训2.2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3万人以上,农民创业2万人左右。
盘点上半年的全省“三农”工作,可以说是成绩突出、喜中有忧。7月3日,省政府办公厅向媒体通报了夏粮生产、夏粮收购、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农业保险理赔、农民增收等方面的情况。
据介绍,今年我省夏粮喜获丰收,实现“九连增”。主要表现为“三增两降”:一是面积增加。夏粮面积3565.81万亩,比上年增加23.6万亩,其中小麦面积3198.8万亩,比上年增加30万亩。二是单产增加。全省夏粮单产322公斤,比上年增加6.7公斤,其中小麦329公斤,比上年增加6.4公斤。三是总产增加。预计全省夏粮总产229.7亿斤,比上年增加6亿斤左右,其中小麦总产210.7亿斤,比上年增加6亿斤。受局部地区赤霉病影响,部分地区小麦品质和种植效益有所下降。
今年我省夏粮收购自5月26日起由南向北陆续展开。为满足农民售粮要求,防止出现卖粮难,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我省分别于6月12日和15日在全国第一批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和临时存储油菜籽收购工作。小麦托市收购点达到640多个,收购价按1.02元/斤执行,高于预案启动前0.98-1.00元/斤的市价。中等质量标准油菜籽收购价格按250元/50公斤执行,比2011年提高了20元。小麦托市收购和油菜籽临时存储收购的及时启动,使小麦、油菜籽市场收购价分别回升至最低收购价和临时存储收购价水平,维护了市场价格稳定,减轻了受灾农民损失,有效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近年来,赤霉病已上升为我省小麦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只要抽穗扬花期间碰到下雨天气,病害必发。今年小麦抽穗扬花期,我省除淮北北部外,淮南大部地区出现3个以上阴雨天气过程,累计阴雨日数7-9天。由于喷药防治必须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喷药后必须4小时无雨才能有效。盐城、淮安、扬州等地麦区因雨错过防治适期,或因雨影响了防治效果,造成部分地区发病较重,有近700余万亩小麦因赤霉病造成损失。
针对今年赤霉病流行态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研究部署。3月份起,省农委对赤霉病流行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发布防治信息。4月1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对小麦穗期病虫防治工作作出专门部署。今年中央首次实施了小麦“一喷三防”补助政策,安排我省补助资金1.575亿元。今年是近年来我省赤霉病防治力度最大的一年,累计防治4825万亩次,平均每亩防治1.5次,在赤霉病流行的情况下,适期防控效果达到85%左右,累计挽回产量损失66.5亿斤。
今年我省局部地区发生小麦赤霉病,给夏粮生产、农民增收造成了一定损失。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省委、省政府对做好农业保险理赔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省金融办等有关部门多次赴受灾地区了解灾情民意,指导查勘定损工作,并召开全省理赔工作会议,确定了“宜粗不宜细、宜宽不宜严”的理赔工作原则,会后下发了《关于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小麦赤霉病灾害理赔工作的通知》,明确起赔点从70%降至50%,赔付标准从扬花期的50%提高至灌浆期的70%。目前各地查勘、定损工作开展顺利,截至6月29日已完成定损465万亩,赔付金额有望达到5-6亿元。泰兴、姜堰等地已完成理赔付款,预计全省7月15日前完成全部理赔工作。
今年以来,我省全面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大力推进十项富民行动,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农民收入倍增联系点监测分析,预计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5%左右,有望继续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尤其可喜的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全面开展,全省农民创业就业能力显著提升,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预计上半年全省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6.8万人,职业农民培训5.05万人,农民创业培训2.2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3万人以上,农民创业2万人左右。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