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申请贷款却欠下巨款 现金贷背后暗藏陷阱

江苏要闻江南晚报2017-11-28 15:45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10秒钟申请,1分钟评估,3小时放款”。这种低门槛、高效率的贷款模式——一度被超前消费者视为“福利”的现金贷,吸引了众多贷款者的同时,也使一些人深陷小额贷款的陷阱。日前,张先生向本报反映,前不久申请的现金贷款,却遇到了一系列的糟心经历。

报 料

现金贷变成手机分期贷

张先生介绍,因急需用钱,今年4月21日,他在滨湖区一家通讯器材店办理了贷款,该店负责人号称“贷款3000元,只需还3400元”,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吸引力,于是他就申请了贷款,可没想到,正是这次借款,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噩梦。

张先生说,直到申请完贷款,通讯器材店负责人一直说的都是只要5个月内还3400元给店里,每个月的月供由店里帮还。据悉,当时张先生并没有看到合同的内容,通讯器材店负责人要求签个名字就会转账给张先生3000元。之后,随着还款日期快到,今年9月18日,张先生向店面负责人社交软件号转账3400元。

张先生还没来得及品尝到还完款后的轻松喜悦,一个月后接到自己妈妈的电话,才知道当时办理3000元的贷款,还有3笔苹果手机的分期贷。从3000元的现金贷款,变成手机分期贷款2万元,除了不满,更让张先生担心自己的信用问题。

张先生认为,通讯器材店表面说给他申请贷款,事实上是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用他的信息来办理多个苹果手机的分期,手机归店家所有,分期的钱由张先生还款。目前张先生已经向警方报警。

现 状

低门槛,潜藏金融风险

11月21日,一份来自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特急文件流出,要求“各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禁止新增批小额贷款跨省开展贷款业务。”整治的目的和源头,则是防范现金贷风险。

从去年开始,现金贷行业由于其天然的低门槛、高收益,几乎从诞生开始便发展得如火如荼,最近两个月的上市潮亦从侧面反映出行业的暴利性。然而,由于缺乏相应规范,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大量负面效应,内生的“原罪”使其一直与口诛笔伐相伴相随,近日更是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采访中,有不少市民向记者反映,每当打开互联网浏览页面、驾车在路上穿梭、走进居民楼里,映入眼帘的是那些无抵押贷款小广告。

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记者通过互联网搜索“现金贷款”,排名靠前的词条出现多个有关小额贷款的信息,仔细浏览后记者发现,绝大多数平台如出一辙地打出了“最低利率”“超低利率”“凭身份证免费申请”的广告语。

记者随机打开了一个网络链接,按照连接上的提示,记者联系了链接上提供的客服人员。“只需要登记贷款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手机号码,外加两个联系人,亲戚或同事的手机号码,便可以进行借款”,客服人员介绍说。

一些遭遇不法贷款平台的市民告诉记者,他们中有的借款人迫于压力或受催债人“指点”,只能在其他平台借贷还钱,并不停地“借新还旧”,利滚利的结果就是,最终产生巨额本金利息,导致借款人陷入债务危机。“短信、电话、上门是部分‘现金贷’平台催收的三部曲,‘现金贷’的服务对象本身还款能力较弱,加之有些借款人存在骗贷嫌疑,上门催收是最后一步,也是最不客气的一步。”无锡一家现金贷平台负责人如是说。

今年10月27日,据星合资本对20多万名已借款客户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近40%的现金贷用户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主要为20岁到30岁、相对低学历的年轻群体,这些小额资金除了用于消费外,还用于临时交话费、缴税、资金周转等急用场景。

在区域分布上,借款人数超过万人的省份有5个,广东省以3.5万名借款人遥遥领先,浙江、江苏、福建、四川四省的用户数均超过1万人。星合资本董事长郭宇航指出,银行的风控基于央行征信,但是中国有6亿人没有征信记录。而且目前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网民中,至少2.4亿人没有信用卡,他们全是现金贷的潜在用户。

然而,这部分借贷人群的特点,也注定了现金贷潜藏金融风险。根据百服金融发布的报告显示,56.5%的客户申请现金贷次数大于2次,其中申请2到5次的客户比例最高,达到36.7%。申请多次借款的客户中,在多家机构申请借款的人数占比达49.4%。

据某现金贷公司相关人员向记者透露,现金贷属于消费贷的一种,有一定市场基础。市场上常用的小额信用贷款,金额一般是在3000元至5000元左右,主要针对无征信客户,进行无纸化操作,但有些人是在打政策的擦边球,其背后隐藏的问题和风险不容小觑。

提 醒

仔细辨别,谨防陷阱

从张先生小额贷款的骗局中,记者发现商家喜欢用无抵押贷款来吸引借贷者的眼球,而且整个的贷款骗局都是通过互联网完成,发达便利的网络成为贷款骗局滋生的沃土。无抵押贷款和无担保贷款成为小额贷款骗局中,骗子们屡试不爽的招式,骗子们借此骗取了借贷者的利息、保证金、手续费等。面对这类张先生的贷款行为,我们该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或伤害?

对此,江苏法舟律师事务所田崇律师表示,近年来,面向工薪族、高校学生等人群的现金贷异军突起,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最为迅猛的业务类型之一。但是利率过高、野蛮催收、滥用个人信息等问题层出不穷,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田律师提醒:

1.为避免市民上当受骗或背负沉重债务,如确需贷款,尽可能选择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

2.市民在办理贷款前,仔细查阅相关贷款资料,并重点核对贷款金额、贷款利率、违约责任等权利义务,确认无误后再签字确认;

3.不要轻易相信提额和代办信用卡、非法小额贷款的中介或广告,防范不法中介机构利用客户身份信息办卡冒领冒用,透支消费,市民要谨慎理性贷款;

4.而对于现金贷运营平台来说,要面临骗贷风险,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尚不成熟,平台必须通过多个维度、多种手段进行反欺诈甄别。

链 接

现金贷监管

整治不断

11月24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下称“互金协会”)通过其官方渠道发布了《关于网络小额现金贷款业务的风险提示》,要求相关机构应当严守法律底线,不具备放贷资质的应立即停止非法放贷行为。

据了解,放贷资质解决的是放贷行为的资格问题,最终决定了贷款合同是否有效,是否受到法律保护。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保理公司等都属于具有放贷资质的机构。

薛洪言表示,很多现金贷平台都是通过旗下的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具有放贷资质的机构进行放贷,或者以助贷的模式为具有放贷资质的持牌机构提供获客、风控、贷后等一揽子服务,避开放贷资质的问题。网贷平台也是现金贷业务的重镇,但网贷平台被定位为信息中介,本身不能从事放贷业务,也就不涉及放贷资质的问题,只是为借款人和放款人(投资者)提供桥梁。

根据互金协会监测,近期通过互联网为个人提供小额现金贷款服务的机构快速增加,其中有的机构不具备放贷资质且存在以不实宣传吸引客户、暴力催收以及收取超高额利息及费用等问题。

互金协会表示,相关机构应当严守法律底线,不具备放贷资质的应立即停止非法放贷行为,具备合法放贷资质的应主动加强自律,合理定价,确保息费定价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随着对现金贷监管政策的收紧,近日,趣店等互金中概股普跌。多家互联网金融企业负责人也曾对记者表示,暂缓推进上市计划。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发布的《我国现金贷行业发展及监管建议报告》建议,实行现金贷持牌管理,对现金贷资金来源应进行监控,不应当“一刀切”,明确现金贷利率监管标准等。

[责任编辑:沭阳吧]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