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娃妈”赶时髦打耳洞惹祸 患上丙肝

江苏要闻扬州网2017-12-04 12:06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为赶时髦,今年30岁出头的“娃妈”打了个耳洞,结果竟然被传染上了丙肝。市三院专家提醒,对健康的人来说,日常生活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丙肝,但打耳洞、文身、文眉、穿舌环、到不正规的诊所补牙、共用剃须刀等则要警惕被传染的可能。

【不幸】

30出头的市民王女士最近遇上了一件令 她惊恐的事情,在一次体检当中,她竟然被查出了丙肝。

“发现我的肝功能异常,转氨酶指数很高。”王女士和其家人这下可急坏了,急忙到市三院住院治疗,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总算找到原因。王女士家人在检查后并未发现丙肝病毒,她也没有输过血,只有去年打过一次耳洞。

市三院一专家介绍,“现在这名患者每周来打一次‘干扰素’,防止体内病毒发生‘复制’,阻碍病情发展。”该专家告诉记者,打耳洞是通过一根针穿透皮肤,如果上一名打耳洞市民是丙肝病毒携带者,那么这根针在没有消毒的情况下再次给下一名市民使用,就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专家】

不是所有“爱美行为”都能做

丙肝到底依靠什么传染?这名专家表示,丙肝和乙肝、艾滋病病毒一样也是通过血液、性、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但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及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

专家提醒,对于健康的人来说,日常生活的接触,比如共用餐具、握手、拥抱等一般不会传染丙肝。此外,唾液并不能传播丙肝, 如果有丙肝患者不小心打喷嚏,不用担心会被传染。不过,打耳洞、文身、文眉、穿舌环、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等则可能发生交叉感染。输血或输注血制品、单采血浆返输血细胞等的患者也可能感染丙肝。对于静脉输注毒品的人,也会导致HCV传播。普通人如果有过上述的行为,建议去医院检查HCV抗体。

【调查】

街头打耳洞 器具重复使用易交叉感染

打耳洞被传染丙肝,刚打耳洞不久的陈小姐表示,打进去的耳钉都是一次性的,怎么会被传染呢?记者调查发现,街边很多小饰品店、美甲店都提供打耳洞服务项目。

某饰品店主表示,打耳洞的这些耳钉都是全新的、一次性的,且在打耳洞之前都会对客户耳朵及耳钉进行消毒,一般情况下不存在传染的风险。

街头巷尾、大小商场“枪打耳洞”“无痛穿耳”的宣传语屡见不鲜。然而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根据该办法规定,大到整容、隆胸,小到文眉、文唇、文眼线、穿耳孔等均属于医疗美容。耳洞是带有创伤性的,属于医学美容的范畴,必须具有一定的卫生和技术条件才可以进行。

【建议】

最好选择医院整形美容科

那么市民到底去哪里打耳洞安全系数较高呢?美容专家称,街边的所谓“无痛穿耳”未必安全。耳钉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本身就不干净,甚至有的摊主在打洞前,都不用酒精消毒,极有可能形成感染,甚至会染上丙肝。如果想打耳洞,最好选择医院整形美容科。

[责任编辑:互动沭阳]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