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今年6月,南京市政府发布《南京市发放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实施办法》,带给刚毕业的“南漂”们一丝暖意。近日,南京市高校毕业生租房补贴公示名单公布,5000多名毕业生可率先拿到租房补贴。
然而,随着首批名单公布,有一些人却因“非南京纳税企业”这一条原因没有通过审核。对于这样的回复,他们陷入了失落和迷思。
“同在南京工作,为何我享受不了南京的政策?”
随着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住房问题愈发成了影响着毕业生能否扎根在一个城市就业创业的关键因素。
南京市政府今年6月发布的《南京市发放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实施办法》规定,从7月1日起,在南京工作并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每人每月可领取600元到1000元租房补贴,累计24个月,8月起开放申请渠道,审核通过后按季度发放。
《办法》出来后,在一家省属企业工作的盐城姑娘顾佳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材料,她和闺蜜筹划着,拿到补贴后就在市中心合租两居室,每天上班来回能节省将近2小时。
“刚毕业工作,没什么积蓄,看中的单间普遍在1200以上,如果能拿到600元每月的补贴,我只要掏600左右,这样我就有底气多了。”提起没能兑现的愿望,顾佳的语气里仍有些失落。
采访中,有多位应届生告诉交汇点记者,尽管600元到1000元租房补贴听起来不多,但是对于刚毕业月薪普遍在4000元左右的他们来说,是一笔很救急的补贴。
和顾佳一样,在南京工作的2016届硕士毕业生小吴在8月底提交了申请材料,11月中旬收到审核结果:未通过。
“这个结果就像给我浇了一盆凉水,而且未通过的原因让我很费解。”小吴告诉记者,她收到未通过的原因是“非南京纳税企业”。明明在南京工作,怎么就不是南京纳税企业了?
据了解,小吴所在的公司也是一家省属国企,公司里目前像小吴这样申请而未通过的人有10个左右,未通过的原因相同。更让他们感到迷茫的是,以前公司员工福利中包含的“租房补贴”一项已被取消,理由就是政府已有相关补贴政策。也就是说,小吴和她的同事们目前在租房上既没有了公司的补贴,也申请不到政府的补贴。
对此,记者向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询问,工作人员解释道:“像小吴和顾佳这样的就业单位是省级单位的毕业生,税费是在省里缴纳,而非南京市,因此不符合申请条件。”
交汇点记者注意到,《办法》规定申请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其中之一要求明确指出“毕业2年内在我市纳税的各类企业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就业且签订1年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
南京市人社局工作人员就此解释:“根据政策,审核只看申请人就业单位纳税是不是在南京,个人税收、社保缴纳情况不看。”
对此,顾佳和小吴向记者道出了疑问:“应届生数量众多,制定一些划分条件可以理解,但同在南京工作却要是以企业纳税单位为考核条件,这科学吗?”
给毕业生发住房补贴 其他市是怎么做的?
记者梳理发现,近些年无锡、深圳等城市为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来本市就业,都出台了针对刚毕业大学生的租房补贴政策。
无锡在2014年3月在江苏省率先出台了《大学生租房补贴申领审核办法》,对在无锡首次就业且自己租房居住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发放租房补贴。
政策适用的对象,主要是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届毕业生。据无锡市人社局工作人员解释,“用人单位”是指在无锡市区进行工商注册并正常纳税的企业,而企业纳税地不是考量因素,只要申请者个人的社保缴纳地在无锡即可。同时,这一政策对申请者不限户籍。
深圳对接收的应届生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的条件,除了学历和“未享受过其他购房优惠政策”两个一般要求外,只需要毕业生“具有本市户籍”。对毕业生个人纳税、所在单位纳税等情况则未做要求。
合理VS不科学?听听专家怎么说
对比深圳和无锡两地的先例,南京毕业生租房补贴因限制企业纳税地点而引起争议,到底什么样的申请条件才既有效又公平合理?
对此,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江苏城市智库秘书长胡小武副教授这样认为:“个税、社保、户籍三个因素是考量个人城市身份和对城市贡献的重要指标,理应纳入毕业生申请政策优惠的条件。至于所在单位的纳税情况,则是非常次要的因素。如果将其作为毕业生租房补贴政策唯一和排他性的条件,是非常不合理和短视的。”
胡小武指出,一是因为这一补贴是按个人方式申领,与企业本身无关。另一方面,一个城市的动力机制,从长远看不单是税收,还要看居民在城市空间所发生的衣食住行消费等。
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树华则认为,这样的审核条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南京市的财政来自于南京市的纳税企业,如果将包括省属企业在内的全市新就业人员都纳入审核标准,从财政支出的角度来说可能难以负荷,补贴标准也会相应的下降。
“但南京作为省会城市,省属企业众多,这些企业以及他们吸纳的众多人才对南京这个城市带来的政策红利和创造的价值是巨大的。从这点考虑的话,南京也应该有一些针对省属企业的年轻人才的补贴,让他们真正留得住。”王树华表示。
省属企业毕业生的租房补贴渴望谁来关注?
交汇点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截止到今年4月,南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共25.4万人,其中南京籍仅3.39万人,不足总数20%。
这些毕业生中外地籍毕业生数量庞大,加上往年留在南京就业或创业的学生,这些人中有不少都进入了省属企业工作。
但记者从江苏省人社厅了解到,目前江苏省仅有个别市出台了高校毕业生租房补贴政策,且都在市里独立管理,省里还没有相关政策。
那么,南京这些在省属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们的渴望谁来关注?
对此,王树华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工商注册地在南京、税费缴纳在省里的企业在南京这座城市有很多,这些企业每年都会吸收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有没有可能由省里统筹,省、市、区里各支出一部分财政,另外,省属企业自身也配套一部分。通过多方的努力,多级财政和企业的配合来真正解决新就业人员租房的问题。”
王树华还特别指出,将来如果省里有相应的配套了,那应该不只是对南京的配套,对其他市也需有同等的对待,这样更加有利于区域公平和人员公平。
以顾佳和小吴为代表的这些毕业生们何时也能享受到租房补贴的政策?城市的政策怎样才能更有温度和胸怀?这些,还亟待有关部门关注和思考。
交汇点记者 林元沁 崔娇娇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