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大学生曹晓
救人大学生姜凯杰
“你好,我想找你们学院的两个学生,他们救了我的命。”近日,两位老人造访扬州大学医学院办公室,他们想找到该院两个好心大学生。原来,前几天,刚刚做了心脏支架手术的戴先生,在扬大农学院东门附近散步时,突然昏迷不醒,幸好两位大学生伸出援手,及时把戴先生送往医院救治。可是这两位同学并未留下任何信息,几经打听,戴先生和家人才找到医学院来。
老人昏倒在学校门口
扬大学生毫不犹豫施救
戴先生原来是苏北医院骨科医生,近日刚刚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因为术后恢复较好,在医院呆着太闷的他,在老伴陪伴下,一起骑车在医院附近转转。谁知,刚骑到扬州大学农学院东门附近时,戴先生心口便感到一阵急剧疼痛,接着便失去了意识,昏迷不醒。
一旁的老伴一下子慌了,她不停地呼喊着戴先生的名字,可戴先生毫无反应。此时,扬大医学院大三学生曹晓,正好路过学校门口,听到路边有人呼救,来不及细想,赶紧跑到戴先生身边。
“阿姨,发生什么事了,需要帮忙吗?”“阿姨,您先生是什么情况?”曹晓不断询问,但此时,戴先生的老伴因为过度紧张,似乎听不到别人说话。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曹晓迅速蹲下,把手搭在戴先生的腕部,发现脉搏十分微弱;再看戴先生面色苍白,对于老伴的高声呼喊以及拍打都没有反应,曹晓判断,戴先生应该是有心脏方面的疾患。
“不好!”曹晓意识到,这种病情得赶紧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她赶紧叫周围的人拨打120。此时,冷静下来的戴先生老伴说,“我先生刚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在苏北医院那边有熟识的医生,你们帮我打个电话给他,再帮忙打一辆车,谢谢!”说完,她从戴先生上衣口袋中掏出了速效救心丸压到戴先生的舌下。
多名学生帮忙送医
自己双腿给老人当板凳
听到这话,曹晓赶紧起身跑到马路边拦车。然而,一连过去好几辆的士,不是车上有人,就是呼啸而过不愿停下。就在曹晓准备放弃喊的士时,一辆白色现代汽车一个急刹停了下来,一位30岁左右的女士打开了车门,曹晓说明了情况,车主立刻同意将戴先生送到医院。
然而戴先生毕竟是位男士,曹晓自己很难将他抱上车。这时,和室友在外吃饭的大四学生姜凯杰碰巧路过,他迅速叫上他的两位室友一起将戴先生抬上车。
“你们两个扬大的学生跟我们一起走吧,待会好把人抬下来。”车主说道。毫不犹豫,曹晓和姜凯杰跟戴先生的老伴一起上了车。
车开到苏北医院门口,速效救心丸开始起作用了。戴先生缓缓睁开了眼睛,挣扎着站了起来。“我没事了,同学们,谢谢你们呐!”说着,就转身往回走。刚走了两步,一个趔趄,又差点晕倒。好在姜凯杰眼疾手快,一个箭步向前扶住了戴先生。
“你们扶我到那边的座位上歇一歇吧!”可是,戴先生的脚却怎么也迈不开了。心脏疾病的人是不能长时间站立的,于是姜凯杰半蹲下自己的身子,让戴先生坐在自己的双腿上,直到苏北医院的工作人员把推车推过来,此时姜凯杰的双腿已经麻了。
老人找到学校感谢
他们表示救人是出于本能
看到老人已被医护人员接走,曹晓和姜凯杰也赶紧赶到学校,回到了课堂,他们没有跟任何人提起此事。
后来,戴先生通过多方打听,才知道救他的人,是扬大医学院的学生,身体好点之后,他赶紧来到医学院办公室,想当面感谢这两位学生。然而戴先生的突然来访,却让老师们迷惑了。“从来没有听学生说起这件事。”团委老师说道。
受戴先生的委托,老师开始在学院的每个班级群询问,花了一天时间,最终才找到了曹晓和姜凯杰。不过面对记者的采访,两位大学生表示了婉拒。
“这不过是一件小事,自己也没有做什么。”曹晓表示,相信其他同学遇到这种情况,也会这么做。
当“扶与不扶”成为人们争论的话题,他们两位对此的回答是:“出于本心就好,至于会不会被讹上再说吧,而且我相信大家会为我作证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里也有老人,自己又是医学生,就出于本能地过去了,总能帮上忙的。”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不仅要修能,修心修德也很重要。”采访中,扬大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陈轶群感慨道,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有这份仁善之心。
通讯员 杨帆 记 者 乔云
【编后】
愿这份仁心伴随始终
在我们看过的很多救人新闻中,毫不犹豫冲上前去的,大多都是医护人员。这应该就是一种职业本能。让我们欣慰的是,这两位医学生(包括其他参与救人的学生),也早早具备了这种职业本能。所谓医者仁心,不仅是一种道德上的赞美,更多指的就是一种职业本能。
这种本能,可以让他们无视“扶与不扶”的纠结。两位大学生还在求学阶段,这一场紧急的路边救人,应该是一堂最好的实习课。我们希望也相信,在他们未来成为医生之后,无论是面对繁重的工作,还是挑剔的患者,这份仁心与本能能够伴随始终。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