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居民家中翻出49张老地契 时间跨度从乾隆至民国

江苏要闻吴江日报2017-12-27 12:14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苏州一居民家中翻出49张老地契 时间跨度从乾隆至民国

苏州一居民家中翻出49张老地契 时间跨度从乾隆至民国

近日,东太湖论坛网友“柠檬花开”家里翻出了49张祖辈留传下来的老地契,该网友称:“时间跨度从清朝乾隆年间至民国时期,简直就是一部家族变迁的活字典。”

记者来到该网友位于七都的家中,该网友告诉记者,她奶奶去年过世,整理其遗物时发现有大大小小49张地契塞在铁盒子里,铁盒子一直放在衣柜的最底层,这个衣柜跟随她奶奶已有70多个年头,但她从未听奶奶提起过关于这些地契的事。

地契刚被发现时,该网友只是觉得上面的书法写得非常工整,于是把它们保存起来,给女儿当作字帖临摹。后来经一位律师朋友提醒,她才意识到这些地契可能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记者仔细翻看这些地契,发现最早的一份是乾隆三十三年七月的地契,最晚的一份是中华民国36年8月15日的地契。其中,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年间各1份;同治年间4份;光绪年间5份;民国时期36份。

网友的父亲叶根林告诉记者,这些地契是家里一代一代保存好传下来的,最早的一份距今已有近250个年头。“父亲在世的时候,一直反反复复说着一句话‘千年文书可和药’,当时以为只是一句古语,后来翻出这些地契后才渐渐明白父亲的意思,但具体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如今也无从考证。”叶根林说。

吴江博物馆学术研究部副主任陆青松告诉记者,这批东西涉及四种契约:地契、清田方单、执业田单和推管契,是研究吴江明清社会变迁的一手资料。

陆青松介绍,地契即买卖土地的契约,地契由卖方所写,内容包括土地面积、坐落、四至,地价,出让条件,当事人双方、亲属、四邻、中人及官牙等的签字盖章。未向官府纳税的地契称为“白契”,经官府验契并纳税的称为“红契”。“网友的这批地契是‘白契’。同时,也是‘绝契’。‘绝契’和‘活契’相对。绝契一旦订立,则不能赎回;活契则可约定赎回的时间和赎回的条件。”陆青松说。”

[责任编辑:沭阳视窗]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