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房产中介员工售卖业主信息 获利四十多万元

江苏要闻扬州晚报2017-12-28 08:55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你有没有经常接到骚扰电话?很明显你的信息被“卖”了!

近日宝应警方抓获了两名贩卖信息的嫌疑人。在金钱的驱使下,两人悄悄将这些信息在网上贩卖。已累计获利40余万元!

出手信息

嫌疑人潜逃宝应

近日,宝应夏集派出所民警接到上海警方的协查信息,称有两名嫌疑人戴某、张某(化名)很有可能潜逃至夏集某小区,希望民警协助抓捕。

根据上海警方提供的消息,戴某很有可能就藏身在该镇的某小区内。

但这个小区有上百户居民,一家家地找无异于是大海捞针,也很容易打草惊蛇。

民警首先对该小区的业主信息展开了排查,发现其中并没有戴某、张某的名字。

不过,细心的民警发现,张某的父亲系该小区的业主。确定了张某父亲所在的单元及门牌号后,民警于次日凌晨6时左右登门展开抓捕,却发现屋内并没有他们想找的人。

民警不死心,又求助社区工作人员,这才发现,因小区工作人员工作失误,门牌号安装错误,张某的父亲其实是住在附近的另一户。

最终,民警成功在张某父亲家中将张某、戴某抓获归案。此时,距离接到上海警方求助,还不到10小时。

牟利40万

侵犯个人信息罪

原来,两人均是上海某房产中介的员工。因为工作关系,两人手头有不少房源,同时也拥有了大量的业主信息。

两房产中介员工售卖业主信息 获利四十多万元

原本两人安心工作也算是衣食无忧,但他们在无意中发现,周边有同事售卖业主信息赚了不少钱。

在金钱的诱惑下,两人最终铤而走险,将手中十万多条公民个人信息通过网络贩卖,并从中获利四十多万元。

警方介绍,以窃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将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关于个人信息这些你要知道!

“个人信息”是“信息”的引申概念,由“个人”和“信息”两部分组成,是社会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产物。在当今社会,一切与个人有关的资料如个人自然状况、家庭状况、社会背景、财产状况、上网活动等都属于个人信息。

1.个人信息分类

1、有关个人自然情况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高、体重、血型、DNA、肖像、指纹等;

2、有关个人社会情况的信息,包括职业、住址、籍贯、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婚姻家庭情况、学历、宗教信仰等;

3、有关个人财产情况的信息,包括收入、资产、负债、信用记录等;

4、有关上网情况的信息,包括上网活动记录、电子邮箱、聊天记录、网上购物情况、登录和使用的各种账号密码等。

2.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

中国互联网协会《201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近一年时间,国内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约915亿元。同时,我国54%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情况严重,84%的网民曾亲身感受到因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37%的网民因网络诈骗而遭受经济损失。

这些主要危害有:

1、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垃圾邮件源源不断;

2、冒名办卡透支钱款。不法分子通过购买他人个人信息,复制他人身份证,在网上骗取银行信用,从银行办理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银行将欠费催收单寄给身份证本人;

3、犯罪案件从天而降。不法分子利用获取的他人个人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被获取人不明不白被警察传唤或者被法院传票通知出庭;

4、账户钱款不翼而飞;

5、个人名誉无端受损。

3.个人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

个人信息泄露的方式主要包括:个人信息滥用(调查问卷或参与抽奖等)、钓鱼网站、手机和电脑感染恶意软件、云账户被盗、黑客袭击、机构内部员工出卖数据等。其中,钓鱼和假冒网站是最常见的身份信息窃取形式。

1

钓 鱼

伪装银行、学校、知名商人、网络服务提供商甚至政府部门发来邮件,诱使他人泄露个人信息。

2

假冒网站

与钓鱼相似,犯罪分子通过制作与合法网站雷同的非法网站获取个人信息,甚至你的浏览器会显示你登录的是正确的网站,这使得假冒网站比钓鱼更难以检测。

4.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信息泄露有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进而导致财产受损失。因此,保护个人信息,防范个人信息泄露至关重要,这里给大家提供几条防止信息泄露的小妙招:

1、保护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或其他隐私信息,千万不要把这些信息通过邮件、短信或电话告诉别人,无论这个人表现得多么可靠。任何时候请牢记:合法的组织不会问你这些细节,因为他们已经获得必要的信息,或可以其他的方式来获取。

2、忽略网上你不认识的“朋友”,因为他们可能是骗子伪装而来。因此,务必要小心在社交网络和与就业相关网站发布履历和联系地址等信息,因为一旦这些信息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可能会引起相关损害。

3、保护私人电脑安全。如通过安装防火墙等方式,阻止入侵者远程访问个人计算机;使用复杂密码,提高黑客破解密码难度。同时,不用电脑时记得关机。

4、及时清理“金融垃圾”。丢掉有私人信息的文件前先将其销毁。在销售、捐赠、拍卖或丢弃私人电脑前,用专业软件清除电脑里所有金融信息。

5、留意那些看起来极其诱惑的奖励。骗子往往冒充慈善机构或商务旅客,提供就业机会、奖赏其他“机会”。如果他给的条件不合常理,则是非常可疑的。

6、仔细检查银行对账单、账单及信用卡报告,确认没有可疑交易。每月关注银行账户,如果觉得有可疑(例如发现某项非本人操作的取款),及时联系银行。如果发现银行对账单未按时到达,应尽快联系银行工作人员。如果没有收到银行邮件,则有可能邮箱被盗用。即使没有任何贷款或透支信用卡消费,仍需每年检查信用报告,查证盗刷情况是否发生。如果怀疑自己个人信息被盗,应马上联系银行。

7、网上购物需要注意的提醒:第一:在输入信用卡和个人信息之前确认网站是否安全。大多数网站会有防伪安全标志(如网址旁边的挂锁);第二:网上购物时,尽量选择商誉好的商家。

[责任编辑:擎天柱]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