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享年112岁

民生资讯澎湃新闻2017-01-14 13:42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图片拍摄于2014年1月9日,北京,周有光在家里。 权义 澎湃资料

1月14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对于这一消息,后浪出版公司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予以确认。

周有光1906年出生,早年专攻经济,近50岁时“半路出家”,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就在昨天,周有光先生刚刚过了112岁生日。

50岁之前,周有光是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曾在复旦大学教经济学。50岁之后,他转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被人们尊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新中国成立后,要建设一个现代国家,可是85%的人都是文盲,所以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工作很重要。”周有光曾在《丽娃记忆——华东师大口述实录》中回忆自己从经济学到语言学的“转变”,“我当时就说这个文字语言学我是业余搞的,我说我是外行,不行的。他们说这是个新的事情,大家都是外行。我就调过来了,和经济学没有关系了,完全搞语言文字学了。”

据中新网对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张森根的采访,周有光曾戏言自己50岁起由经济学教授改行从事语言文字学研究,“前者是半途而废,后者是半路出家,两个‘半’字合在一起,就是个圆圈,一个‘零’字。事实上,他在学术生涯中所获得的成功、成就和成绩,达到了近乎圆满的境界。”

1991年,周有光还将研究从拼音、文字等转移到对文化学、时代变化等问题的探索。张森根称,周有光迄今为止出版的40多本著作中,约有一大半是在退休之后完成的。“除了对汉语拼音的贡献,周老在创建现代汉字学、研究比较文字学以及研究中文信息处理和无编码输入法方面的学术成就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语文现代化是周先生语文研究的核心,汉语拼音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曾在《周有光先生对中国语言现代化的贡献》一文中回忆自己读书时曾听周有光讲授“汉字改革”,并从汉语拼音研究、中国语文现代化研究、比较文字学研究、现代文化研究四个方面论述周有光对中国语言现代化的贡献,“周有光先生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是中国语文现代化理论的奠基人。”

[责任编辑:龙腾盛世]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