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开放又出两大重磅,这个蓝海机会,美国人恐怕要落后了

民生资讯央视新闻移动网2018-05-03 12:54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就在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商业银行与保险机构,申请落地中国的消息出来后没两天,又有两条消息传来:一是,5月2日,中国央行确认,第一家外资支付机构,已经向中国央行提出业务申请。这意味着,外资支付机构已经迈出了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二是,同一天,有消息传出,一家外国公司已经开始在中国申请征信业务许可。

这是中国金融开放进一步深入的体现。

先看提出申请第三方支付的这家公司,名为WorldFirst,为英资公司,WorldFirst在2018年4月刚刚推出了针对中国的第一支针对跨境B2B卖家的收款产品——World Account,以解决跨境电商卖家跨境收款难题,因此获得中国的第三方支付牌照,这至关重要,不然的话,中国市场的发展会受限。此次WorldFirst向中国央行申请跨境业务支付牌照,预示着中国的金融开放在第三方支付领域有望更进一步。

而申请征信业务许可的这家公司,则来头更大,益博睿公司,总部位于爱尔兰,是世界征信业务巨头,业务遍布全球,在美国也有庞大的分支机构。

一般而言,央行若确认收到申请的话,就意味着央行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审批落地的流程。因此,这两起,有些低调的申请,被官方证实,意味着中国的金融开放是动真格的,是刀刀见肉的切开保护的篱笆。

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近年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众所周知的微信与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已经在这个领域获得了令人眼馋的利润。蚂蚁金服因为掌握了支付宝,而估值千亿美元,已经超越了美国诸多金融企业,而微信的财付通,其体量一点不逊于支付宝,当然,其实际估值也应该在此上下。即使如此,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仍然有很大的潜力等待挖掘。对于中国国内庞大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外资以前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但现在看来,很快,外资就可以进来参与竞争,分一杯羹了。

而中国的征信市场,则更是刚刚起步,不论是企业征信,还是个人征信业务,都有极其广阔的空间,很多方面仍然是空白,这方面的市场潜力,恐怕一点也不亚于第三方支付。而与第三方支付不同的是,这方面国内并无强大的优势对手,也就是说,外资如果进来,则基本是一片蓝海,利润巨大。

所以,中国在这两个领域的开放,是真的非常有魄力、有胆量。

难怪各国尤其是几个发达国家,近期如此动作频频,只要是有点市场判断力的,都绝不会忽略中国金融市场的庞大空间。谁在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过程中掉队,谁就恐怕要先输掉一半的未来。而从全球角度来看,最想拿到中国的这两大金融开放红利,恐怕非美国公司莫属。先看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这是苹果、paypal等美国有支付业务的公司最想拿到的大肥肉。苹果公司此前已经通过与中国银联的合作,曲线进入了中国的支付市场,但那毕竟是四方形式的支付,业务展开并不如意。因此,在与微信与支付宝的竞争中,远远落后的苹果应该是做梦也想拿到中国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征信方面就更不用说了,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服务公司、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都是全球征信领域里的巨头,如果不能顺利进入中国的征信市场,或者在进入中国的步伐上,落后于其他竞争对手,恐怕将对其未来竞争力,形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不过,如果美国公司真的落后于西方的同行,这也不能怪中国。中国人信奉“和气生财”。毕竟,美国主动挑起了对中国的贸易战,中国的民意难以认可这样的结果:开放这些领域,并让向自己扔石头的那些家伙开开心心地拿走利益。不用估计,谁也没有这个胆!(文章来源 国际锐评/作者 思海)

[责任编辑:解月清]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