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贞昭日月 业绩铸丰碑纪念李富春同志诞辰110周年
今年5月22日,是李富春同志诞辰110周年。李富春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奠基者和组织者之一。在5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英勇奋斗,无私奉献,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一、留法勤工俭学成长起来的革命家
李富春同志的革命生涯是从留法勤工俭学开始的。在早年留法的岁月里,他从一个爱国忧民、追求新思潮的热血青年,成长为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旅欧中国共产党、青年团组织建设以及统一战线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李富春,字任之,190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贫寒的教师家庭。青少年时代,他目睹国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状况,立下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战斗的志向。1919年10月,为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远赴法国勤工俭学。
到法国后,李富春同志做过钳工和火车司机。他深入研究法国社会问题,向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士兵作调查,写下了小说《一个法国兵的忏悔》,深刻揭露帝国主义之间相互厮杀的战争本质。他还发表了《法国哈佛尔施乃德工厂的华工实况》的调查报告。在深入考察法国社会和工人运动的过程中,他如饥似渴地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良方,逐步从信仰工学主义转向信仰马克思主义。1920年8月,他和李维汉等同志一起,将他参与发起建立的勤工俭学励进会改名为工学世界社,确定“以实行社会革命为宗旨”。他积极参加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争取“生存权”、“求学权”的运动和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向法国政府秘密借款的运动等多次政治斗争,逐步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1922年6月,李富春同志在巴黎参与发起建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担任诺门地方支部书记,并参与编辑少共机关刊物《少年》(1924年改名为《赤光》)。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年2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正式更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又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同年8月起,李富春同志历任旅欧中国共青团执委会委员、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书记局成员、执委会委员长,努力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旅欧团员和青年。根据他的建议,旅欧中国共青团组织利用暑期在巴黎为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开办了一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班,他亲自在学习班对《资本论》的一些基本观点进行通俗讲解。在这段时间内,他还连续在《赤光》上发表《世界反动潮中底一线曙光》等文章,宣传报道中国革命的情况,号召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快团结于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之旗下”。
1923年6月,根据中共三大实行国共合作的决定,李富春同志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11月任国民党旅欧支部执行部宣传科主任,承担起帮助国民党开展海外宣传和发展力量的任务。他曾经发表《国民党的新工作》一文,明确指出,国民党“应毅然抛弃”“联军阀以倒军阀的策略”,而要“普遍地宣传、训练和组织全国工农兵等民众”,以打倒军阀、组织全国革命政府。在李富春等共产党员的大力推动下,国民党旅欧支部的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
1925年1月,李富春同志离开法国到苏联学习,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接受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训练,其间先后任中国共青团旅莫地方执委会委员、组织部主任,中共旅莫地方执委会委员、宣传部主任。留苏期间,他继续关注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同年夏,经组织批准,李富春同志回到一别将近六年的祖国。这位自远方归来的年轻的共产党员,迅速投身于国共合作的大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
二、我党早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的出色领导者
大革命后期和土地革命战争后期,李富春同志分别在国民革命军部队和红军的政治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是我党早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的出色领导者。
1925年8月,从苏联归国的李富春同志到达广州,任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委员。这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刚成立的广州国民政府为统一广东根据地和准备北伐,开始将其统辖下的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李富春同志很快受组织派遣,以国民党党员身份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军,任副党代表(实际负党代表责任)兼政治部主任、军法处处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是湘军中分化出来的一支部队。李富春同志到任后,迅速采取有力措施改造旧军队带来的军阀习气和作风,建立健全各级党代表制度,组建军、师两级政治部,在全军形成了从上到下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队伍。第二军的政治工作进行得有声有色,部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第二军踏上北伐征途,李富春同志更加重视政治工作的开展。部队在进军途中和大战前夕,总是及时进行动员、部署。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亲赴前线宣传鼓动。第二军在北伐路上多遇北洋军阀精锐之师,从新余之役、南昌之战、杭州会战到最后参加攻克南京,始终气势如虹,付出了巨大牺牲,却从无畏惧,屡建战功。回顾第二军的光荣征战历程,李富春同志领导的政治工作无疑提供了根本保证。此外,更具有长远影响的是,李富春同志等一批共产党人这个时期的军队工作实践,为后来我们党创建人民军队和独立开展武装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做了重要准备。正如朱德同志曾经指出的:“大革命时代,许多进行军事运动的同志,当时中央军委的负责人周恩来、聂荣臻、李富春等同志,以及党所举办的秘密军事训练班的同志,对我军的创建是有功劳的。没有他们所进行的军事运动,就不能有独立团,就不能有南昌、秋收、广州、湘南等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李富春同志先后在上海、香港等地坚持地下斗争。1931年进入中央苏区,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1934年9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出发前夕,因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同志负伤未愈,党中央调李富春同志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行王稼祥同志职务,主持总政治部工作。李富春同志紧急赴任,投入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中。10月9日,红军总政治部颁发《关于巩固部队,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加强政治军事训练及群众工作的指令》,对部队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出发后,李富春同志领导红军总政治部,又根据面临的新任务和变化的新环境,注重提高针对性,发挥创造性,开展了有效的政治工作,对巩固部队、保持战斗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特别强调,做好政治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作用和政治工作人员的模范作用。他自己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漫漫长征路上,红军政治机关广泛进行文告宣传,在做好部队政治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和少数民族工作,使长征充分发挥了“宣传队”和“播种机”的作用。李富春同志和红军总政治部的出色工作,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表扬。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不久,李富春同志改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后又调任红三军团政委等职务,直至随党中央、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值得指出的是,长征途中,李富春同志参加了党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多次重要会议。在遵义会议上,他严厉批判“左”倾军事错误,为实际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俄界会议上,他严斥张国焘企图分裂党的严重错误,支持党中央继续北上的战略方针。作为红军政治工作的高级领导干部,李富春同志为长征的胜利和艰难岁月中红军的政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