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用人才不断涌现

民生资讯来源2010-05-24 11:59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被誉为“云南的袁隆平”的李开斌,是云南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水稻站站长,从事粳稻新品种选育工作已经有30多年。由他育成的超级粳稻品种“楚粳28号”,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达988.77公斤,最高单产达1023.65公斤,创下水稻百亩示范方平均单产的世界纪录。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我国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急需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一个个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李开斌式”实用人才不断涌现。

2006年开始,农业部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目标,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开展了别具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性培训工作。

截至2009年底,共举办了39期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班和6期“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培训了3418名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638名“大学生村官”。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加大,各地也采取多种措施,培养、使用好农村实用人才。

2005年,四川省遂宁市在全国首创了“乡土人才超市”,先后在5个区县40多个乡镇建立了乡土人才超市,设立了100多个网点、200多个村级服务站(点),将“土专家”、“田秀才”的技能技术、产业项目、致富信息加工整理成特殊“商品”,放在“超市”供农户自由选购,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主导、产业主导等三种运营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民致富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等难题。

2007年,甘肃下发了《关于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的意见》,每年由省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500万元,组织实施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工程、农村教育卫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及劳动力培训工程和农村政法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等8项子工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各地还采取政府购买岗位、报考公职人员优先录用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实施东部带西部、城市带农村的人才对口支持政策,引导人才向西部和农村流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继续做好“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工作。

吉林省从2005年开始启动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政府出资6230万元,每年从农村选拔2000名青年,采取全脱产方式进行以学习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的大专学历教育,5年培养1万人,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1名农民大学生的目标。项目实施5年来,累计招生10637人,目前毕业学员5500多人,受到农村青年和基层的广泛欢迎。

重庆市实施了“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规定从2008年起,用5年时间面向全国公开招考32511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乡镇工作。为确保计划推进,重庆对选派大学生实行就业“兜底”政策,建立从基层遴选市(区、县)级党政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制度,市财政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予以保障。截至目前,重庆已择优选派了9478名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基层工作;从市和区县选派了10549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赴农村基层开展支农、支教、支医活动,带去总投资达7488.5万元的项目107个。

为了表彰在农业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农业部设立了“中华农业英才奖”,已组织开展3届评选,30位获奖人员中既有科学家,也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既有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学者,也有从事应用研究的专家。(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热门推荐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