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娜)5 月 24 日,国内最长的水下隧道——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主体工程打下第一根方桩,这标志着太湖隧道全面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一项目工期预计 4 年,待 2021 年底,这一被誉为 " 沪宁第二通道 " 的工程将全面建成通车。
△苏锡常南部高速太湖隧道全面施工 江苏省交通厅供图
南京到上海走高速有了新选择
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无锡段是江苏省 " 五纵九横五联 " 高速公路网规划中 " 横六 " 的组成部分。
项目起自常州武进区前黄镇,终点在无锡南泉接无锡环太湖高速公路,路线全长 43.90 公里,其中无锡段 22.43 公里,常州段 21.47 公里。全线采用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项目批复概算 159.1239 亿元,建设工期 4 年。2017 年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全面启动,目前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夏文俊表示,该项目建成后,将与南京至常州、苏州西南绕城和苏州至上海高速公路,形成沪宁间的第二条高速公路通道。" 尤其是南京溧水、禄口机场方向的市民,从这条高速到上海,既方便又快捷,江苏高速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
△江苏省交通厅供图
每根 18 吨、6600 根方桩打入水下做 " 地基 "
太湖隧道是该项目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从无锡马山,穿越太湖梅梁湖,至南泉,全长 10.79 公里,是目前国内最长最宽的水下隧道工程。为最大限度保护太湖生态环境,工程采用水中围堰明挖法。
5 月 24 日,现代快报记者在无锡马山段看到,围堰钢板已分别从两岸向湖中延伸了 600 多米,打桩船已经准备好进行隧道基础的预制方桩施工。中午 12 时左右,第一根方桩被液压式 " 桩 9" 打桩船缓缓施打进入水下。
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王峻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样一根长 24 米、重约 18 吨的预制方桩,要打入湖底土层近 40 米深,仅需要 1.5 小时。整个工程要打 6600 根方粧,形成湖底隧道的牢固基础,防止隧道复水上浮。"
三重保护,防止隧道漏水
在穿越太湖的部分是建桥还是建隧?这一高速公路项目前期论证了 19 年。建桥,更快更省钱;建隧,花费多但更环保。出于太湖生态环保考虑,项目最终选择了水下隧道的建设方案。
隧道建在水下,如何防渗漏问题?总指挥夏文俊表示,防水最重要的是混凝土的自防水。也就是说,如果混凝土本身不产生裂缝,它就不会漏水。其次,混凝土箱体要一段段地拼接,变形缝是薄弱点。因此,要运用一些止水钢板。第三,在混凝土外还包了一层防水材料。通过这三重防护措施,来确保工程的滴水不漏。"
生态环保,边施工边打捞蓝藻
在马山段现场,记者看到,一台硕大的机器正从水里抓起蓝藻,倒入身边的船里。夏文俊介绍,每年 5 月开始,就进入了太湖蓝藻的打捞期。现场工人每天都会对飘进飘进施工区域的进行打捞。
据介绍,除了打捞蓝藻,项目建设中也充分考虑了环保因素。夏文俊介绍,项目严控污染物排放,建设了全封闭的拌和楼和石料仓;选用先进、性能优良的施工设备,对施工船舶机舱含油污水,采用船舶自备的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予以排放;施工钢板桩前,在外侧设拦污带,减少水域污染扩散。并缩短钢板桩围堰长度,减少对太湖水域的阻水长度,保持区域内水的流动性,预防蓝藻爆发。通过各种办法努力将工程建设对太湖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