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黄隽 记者 项凤华 徐苏宁 / 文 赵杰 / 摄)10 月 27 日上午,南京市第 36 次集体江葬活动在中山码头举行,约 700 名逝者亲属参与,145 名逝者骨灰伴随着片片花瓣,撒入长江,回归大自然怀抱。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累计有万余先人骨灰撒入长江。除了江葬,南京还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树葬、花坛葬、雨花石葬等葬式,节地生态葬渐入人心。
仪式简洁庄重,145 名逝者与江共眠
当天,共有 700 多名家属现场送行,由于人数较多,今年江葬活动安排了两场,上午 9 点半和下午 1 点半各一场,每场活动全程约 2 小时。撒江区域为八卦洲洲头。
上午 9 点半,江葬船缓缓驶出中山码头,集体江葬仪式正式开始,简洁又不失庄重。伴随着片片花瓣,145 名逝者与江共眠。
手捧菊花,年近花甲的盛明雅陷入了深深的哀思。" 我的姑父是一名军人,十几年前就葬在这里。姑母是一名人民教师,去年也去世了。遵从她的遗愿,依然选择江葬。二老觉得生于自然,归于自然,要给后代多留一块绿地。" 这种无私的精神也影响着周围的人," 我们大家庭里许多人都选择江葬、海葬,我的母亲和公公婆婆目前都办了遗体捐献手续。"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南京已举行了 36 次集体江葬,累计有万余先人骨灰撒入长江。今年南京仍然对选择江葬的南京市户籍市民全部免费,赠送每户 2 张登船票和每人 1 枝鲜花,同时发放《江葬证》,凭证每年清明可免费参加集体江祭活动,并免费领取规定数额的船票、鲜花及花瓣。
南京出台政策激励 节地生态葬获认可
近年来,除了江葬,南京还陆续推出了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等节地生态葬式,不仅占地小、少耗资源,而且费用也很低。
为了鼓励更多市民主动选择这种葬式,从 2015 年开始,凡在南京 14 家经营性公墓选择不留灰、不立碑 " 两不留 " 生态葬的逝者,一次性给予每户奖励 1000 元。截至去年年底,已有 1000 多户居民享受到了该政策。
" 市民的观念在逐渐转变,选择生态葬的也多了起来。截至去年底,南京选择壁葬、骨灰堂等立式葬的逝者已达两万多人,选择不保留骨灰的生态葬人数也近两万人。" 市殡葬改革办公室主任陶四海介绍。
孙女士今年 68 岁,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的奶奶已过世 20 多年,这些年来,她一直在咨询着江葬的事宜。" 现在亲属越来越少。我们还每年想着去公墓看看奶奶,我父母他们根本走不动了。撒入长江,水是流动的,反而给人更多的寄托。" 孙女士本人觉得树葬也很好," 让骨灰归于自然,与绿树花草相伴也是很有意义的。"
然而,在 " 入土为安 " 的传统习俗下,节地生态葬的推进依然遇到较大的阻力。多年下来,真正选择这些生态、环保安葬方式的市民只有 10% 左右,仍然是少数。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推广生态葬,南京还将从源头把控。按规划,到 " 十三五 " 末,南京新建经营性公墓生态葬比例不少于 35%,现有经营性公墓存量土地的生态葬比例大于 20%。现有公益性公墓倡导墓碑小型化,少占地,新建公益性公墓提倡以建草坪葬、花坛葬等绿色节地安葬设施为主。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