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我们的新时代 |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合集

民生资讯人民日报评论2017-11-16 16:48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党的十九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党来一个大学习。”

如何学懂弄通十九大这篇“政治宣言”?如何做好做实十九大这份“行动纲领”?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员观察“把握住我们的新时代”,一起通过学习来领会、通过思考来理解,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编

铭记2017年秋天的思想光芒

姜赟

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真本领从何而来?正是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来

世界社会主义浪潮,起伏奔涌500年,在2017年的秋天绽放新的光芒。10月24日,在党的十九大闭幕会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式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大会堂里的掌声,经久不息。这意味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拥有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上高高擎起。

任何理论都属于它的时代。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的“真理之光”,穿越革命岁月的浩荡洪流,历经建设年代的火热浪潮,激荡改革开放的时代风云,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洞穿历史迷雾,破除发展障碍,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人类文明发展的潮流。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理论催生的实践,这是思想展现的伟力。判断新的历史方位、回答新的时代之问、明确新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是历史规律、客观必然,是中国共产党创造力的充分体现。

有人说,如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比作一座智慧宫殿的话,那么,“八个明确”就是房梁,清晰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坚持”就是柱子,具体谋划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评价,“这一思想似乎涵盖了中国继续发展面临的所有决策和涉及的所有挑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实践和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广阔的人类视野、超凡的政治智慧、卓越的战略眼光,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真本领从何而来?正是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来。江西井冈山市委书记刘洪曾这样总结井冈山市率先脱贫摘帽的经验:没有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指引,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顽强拼搏,就没有井冈山脱贫摘帽的伟大胜利。诚如斯言,过去5年的“极不平凡”,昭示新思想的磅礴伟力;未来征程的开拓进取,更需将新思想落实到新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这一科学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实践意义必将更加充分地彰显。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毛泽东曾经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新征程上,不可能都是平坦的大道,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之锚”,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1500多项改革举措挺进“深水区”,可“硬骨头”仍有很多待啃;美丽中国的画卷不断铺展开来,生态短板依旧显著……面对追求更高质量发展的种种难题,我们正需撸起袖子时刻准备搬石清障。只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聚力量,才能找寻到爬坡过坎的智慧、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力量,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局面,以新作为让新时代呈现新气象。

科学的理论只要同实践结合、被人民掌握,就会散发出真理的光芒,产生无穷的力量。我们坚信,有新思想的引领,“中国号”航船即便遭遇乱云飞渡、激流险滩,也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航下,驶向潮平岸阔的水域。

读懂中国航船的历史方位

周人杰

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要努力“站在社会车轮的前头”,看清发展中的矛盾转化、问题更迭,使各项工作与新时代的特点相符合

十九大报告描绘的宏伟蓝图,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英国《卫报》指出,中国的新时代是志向远大的时代;德国学者感叹“世界上其他大国都没有这么长远清晰的规划,这让许多人感到震撼”。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要读懂中国航船的历史方位,可以从读懂中国发展遇到的新矛盾、新挑战入手。因为,所有航船,无不是在劈波斩浪中行进的。

回望历史的航迹,从1956年党的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到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延续,再到今天提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深层次上是61年来经济建设与综合国力的逐步跃升,是人均名义GDP从1955年的150元、1980年的463元提高到2016年的53974元,是恩格尔系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贫困”、改革开放初期的“温饱”,降低到距离“富足”标准仅一步之遥的30.1%。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得失、知进退,首先要搞清种种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变”的一面主要指生产力水平质的飞跃。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最近五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已经实现总体跃升。当下的中国不仅能解决好13亿人的衣食住用行,还见证了天宫、蛟龙、大飞机等的相继问世,下一步面对的将是“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需要,如医疗、教育、居住、养老、文化等的消费升级。而对“落后生产”的告别包括“生产力”也包括“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从探索、建立走向完善、成熟,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从而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不变”的一面指的是历史阶段、基本国情与国际地位仍然没有根本改变。比如,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和人类发展指数仍排名90位左右,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此外人口、资源、环境的硬约束仍然存在。同时,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风险依旧,自主创新与实体经济的短板尚未补全,一些重大改革部署“最后一公里”还没走完。时至今日,发展仍是硬道理,仍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仍是我们干事创业的主战场。

读懂中国航船所处方位,需要辩证地认识、实事求是地把握。应看到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城乡、区域、收入“三大差距”亟待弥补,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亟待实现,绿色科技、人工智能、生态保护等新蓝海亟待开拓,认识、适应新常态进入“主动引领、把握”的下半场,“三去一降一补”调控步入攻坚期又面临新情况……概而论之,不再唯GDP论英雄,不再突出翻番类目标,不是不要增长速度了,而是要更好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

“他们的思想离开了社会的实践,他们不能站在社会车轮的前头充任向导的工作”,当年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形象批评思想跟不上实际的人。如今我们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就要努力“站在社会车轮的前头”,看清发展航程中的矛盾转化、问题更迭,厘清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有的放矢、精准施策、主动作为,改进各项工作使其与新时代特点相符合。当前发展的一道“关口”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未来中国经济的总纲领,新发展理念贯彻得到不到位,就看这一关口能不能勇敢跨过。

“站在社会车轮的前头”,歇一歇、喘口气要不得,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也要不得。思想、认识与行动跟上中国航船的新方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聚焦到“新时代”“新矛盾”等重大论断上,把决策、改革、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预见性与十九大精神对表、调整、优化,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我们定能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地推动中国发展行稳致远。

永葆一颗人民政党的初心

吕晓勋

没有什么比实现13亿多人民的共同梦想更伟大;初心和使命,把党和人民在新征程上紧紧联结在一起

许多外国政党都搞不清楚,为何中国共产党的决定总能够获得人民的广泛支持?为何中国共产党总能够在新的时代迅速校准前进方向?在中国共产党的“产床”,重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第一次集体出行,让人看到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

“中共不仅仅是一个执政党,更是一个使命党”,十九大期间,有外媒发出这样的感叹。十九大报告吹响了在新时代夺取伟大胜利的号角,更坚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铿锵有力的承诺,说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坎。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让这个凝聚了89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临近百年依然风华正茂,今日执政党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今日中国日渐成熟的制度体系,尽源于此。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在马克思看来,人民群众是否得到真正解放,“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西方经济学把人抽象成“理性人”,而我们是把人还原成一个个具体的“人”,关注满足人的各种现实需求,关注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人民立场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用人民视角发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点,向人民承诺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为人民担当提出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十九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的重大成果,莫不蕴含着“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的实践底蕴。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部中共“创业史”动画这样描述:几十人的团队,资本金接近于0,却因为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始终站在时代的“风口”,一直走到了无比接近伟大复兴的时代前沿。“当年的那艘小船,一不小心开成航母了”——十九大期间,网友自豪的话语,道出了人民对党的情谊,也道出了对复兴伟业的期盼与自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已经写入了党章,下一个胜利正等待我们去夺取。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曾说,中国执政者给他印象最深的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为人民提出一种能够看到实现更好生活的愿景,他将此看作是国家凝聚共识、推动发展的希望所在。5年来,各项事业迎风破浪、大刀阔斧、上下联动、蹄疾步稳,而达到更美好的愿景,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只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排除一切困难阻碍;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强化政治保证;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彰显时代风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才能渐行渐近。“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而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强大的党是中国国家治理的政治主体,为解决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好的平台”,恰如国外政治学者的观察,只要共产党更加坚强有力,中国人民的生活必将一年更比一年好。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新近数万条留言中,频率最高的是“不忘初心”。没有什么,比实现13亿多人民的共同梦想更伟大。初心和使命,把党和人民在新征程上紧紧联结在一起。困难挑战不容回避,历史机遇不容错过,保持不忘初心的历史定力,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以更强烈的进取精神破局开路,我们方能不负人民重托,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中国正在赢得更远大的未来

李洪兴

展望2050,不知多少奋进者、搏击者、弄潮儿会为之鼓与呼、思与行

第一个百年目标是什么?第二个百年目标干什么?最近,一段习近平总书记“原音重现”的视频,讲述了“你我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作出新的战略安排;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外记者时,标定了未来几年工作坐标。推开新时代的大门,新征程在前方展开,正需要我们携手同行,向着这些时间节点和奋斗目标前进。

“世界上其他大国都没有这么长远清晰的规划,这让许多人感到震撼。”一位德国学者所感慨的规划,是十九大报告对中国建成全面小康之后30年现代化之路作出的“两步走”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再奋斗十五年”,第一个阶段将从经济科技、法治建设、文化文明、生活水平、治理格局、生态环境等方面接近目标;第二个阶段则意味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生需要做远景规划,国家同样需要目视远方,不断调整航向去往初心所系的目标。作为有远大理想和政治追求的党,必须树立国家建设的明确目标,不仅要符合国情,而且应与时俱进。历史地看,96年来,我们党干了三件大事:救国,已经完成;兴国,基础扎实;强国,还在路上。变革地看,改革开放近40年,从“三步走”到“新三步走”,再到“两个阶段”,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推动着我们去争取更高远的新目标。高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帆,沿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航向,朝着21世纪中叶前行的中国巨轮一旦驶入新的水域,必将进一步丰富现代化本身的内涵。

当然,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实现宏伟蓝图,需要时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加艰苦的努力。现代化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极不平凡的过去五年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基;当前直至2020年,“五位一体”“七大战略”“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础。有外媒认为中国在赢得未来,“做第一,而不是零”,世界也正在习惯“中国领先”,但我们决不能够有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只有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实现这些具体目标没有大的悬念。”专家们深信中国有足够能力走好自己的路。中国已经具备了实现目标的天时、地利,5年来更凝聚起万众一心的“人和”。美国探索频道的纪录片《中国:习近平时代》中讲述了不少普通老百姓的故事:种猕猴桃的农民、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心怀足球梦想的小女孩、被科技改变了生活的小镇商店店主……每个人都是发展的一个缩影,也都代表着一股向前向上的力量。从让乡亲们吃上肉到让中国人过上美好生活,共产党人剪不断“心系人民”的纽带,这让任何新目标都在人民获得感中产生,让所有新征程都有磅礴的人民伟力护航。

邓小平曾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信仰不是建立在空想之上的,它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归根结底就是在攻克难关中走向成熟、在创造奇迹中凝聚人心。展望2050,不知多少奋进者、搏击者、弄潮儿会为之鼓与呼、思与行。历史从来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唯有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长征中不断跨越“雪山”和“草地”,征服新的“娄山关”和“腊子口”。

共产党人永远是年轻

石羚

跨越发展中的“卡夫丁峡谷”、跳出一治一乱“历史周期率”,共产党人的“赶考”远未结束

有位常驻中国多年的外国大使这样评价:“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创造性,创造新的思想、新的政策、新的战略。”仔细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充满时代气息的新论断、新特点、新目标、新要求层出不穷,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文化创新的最新成果集于一身。外界越来越着迷:这样一个成立迄今已96年的世界第一大党,为何总是能勇立潮头,赶上新时代?

一部党史,就是一部在自我革命中不断超越的奋斗史。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就将建设一个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高举抗战旗帜成为中流砥柱,提振“延安作风”战胜“西安作风”,牢记“两个务必”进京赶考,坚持“实事求是”激活一个时代……96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就在于我们不断推动着等同于自我革命的伟大工程。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给党建工作打上的“决定性”印记,可以看作是“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根本意义所在。行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如果不能冲破旧思维的禁锢,怎能找到继续发展的动力?如果不践行新发展理念,如何实现平衡与充分的发展?如果不能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中国巨轮又怎能在劈波斩浪中前行?

十九大报告首次把政治建设作为统领纳入党建总体布局,可谓切中肯綮。从周永康到孙政才,5年来被查处的高级领导干部,绝大多数经济腐败都和政治问题相互交织。思想上一旦“缺钙”,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作风不正的现象就会无孔不入,归根结底都是政治意识不强。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越是党和国家面临工作重大调整的时刻,越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全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既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紧跟时代的必然选择。

敢于讲政治,也要善于讲政治。十九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来一个大学习”,将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就是要解决“政治过硬”和“本领高强”两个相辅相成的问题。在“四大考验”面前缺乏信心,归根结底是执政能力不足。用新思想武装全党、用新精神选拔干部、用新要求锻造组织,我们才能筑牢思想基座、夯实基层支撑、广揽天下英才,把我们党锻造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以党的强大正能量在全社会凝聚起实现梦想的磅礴力量。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严字,既涵盖5年,也开辟新局。曾几何时,有些失去群众信任的干部,连吃饭都会被群众“围攻”,而今我们党重新得到群众拥护,就是依靠“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担当。“八项规定”之下,上百个红头文件都没管住的嘴管住了;推进制度建设,制度篱笆变得紧实严密;反腐败斗争从“胶着状态”,到“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走上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仍然要有“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警觉,抓住“关键少数”,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有人发现,十九大报告中,仅第十三部分就占到全文1/8,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坚定决心和庄严承诺尽在其中。“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跨越发展中的“卡夫丁峡谷”、跳出一治一乱“历史周期率”,共产党人的“赶考”远未结束。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作为进行伟大斗争的领航者,推进伟大事业的发动机,实现伟大梦想的筑梦人,必须深入推进伟大工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共产党人永远是年轻。

[责任编辑:龙腾盛世]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