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养老进入“旅居时代” 海边过冬山旁避暑

民生资讯金陵晚报2017-12-06 12:10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最近南京开始了新一轮的降温,南京渐渐进入了“寒冬模式”,过去南京老人一到冬天往往缩在家中足不出户,不过现在不同了,紫金山记者采访发现,冬天成为了南京老人“候鸟式养老”的热门季节。

最近,南京的张女士夫妇想约朋友一起去广西巴马长寿村旅游,结果电话里朋友告诉她:“我已经在巴马住了一个多月了!”张女士的朋友不仅仅是过去旅游,而是在当地租了一个农家的房子,去年冬天就在那里住了三四个月,今年又去了。

紫金山记者发现,如果说过去“候鸟式养老”还只是一个时髦、新兴的东西,现在正在对此身体力行的老年朋友越来越多,而且往往是呼朋引伴,不再只是少数人的时髦,而成为了越来越普遍的养老方式。这中间又诞生了“异地租屋养老”的老人,养老进入了旅居时代。

到海边租个房子异地过冬

69岁的刘女士从去年开始冬天就是在海南度过的。她告诉记者,南京的冬天比较湿冷,她有支气管炎,一到冬天就咳嗽。海南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她的身体状况,去年她跟着一家养老机构组织的“度假式旅游”去海南过冬,觉得很舒服,在活动结束后也没离开,在当地租了一户民居住了几个月,支气管炎大有改善。今年他们决定继续去租住,半个月前,刘女士就收拾行囊,和老伴双双飞赴海南。今年不仅是他们老夫妻两人,刘女士的朋友们知道以后,也约定了一起去海南过冬,大家不仅去休闲疗养,还能搭个伴一起玩耍。“我去年去的时候人就很多了,今年去感觉像我们这样的老年人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近几年,仅海南三亚全国各地每年来此过冬的老人就超过了40万。而在炎热的夏季,风景优美的清凉之地也广受老人的青睐,比如在成都近郊的青城山等景区,每到盛夏,都会迎来成群结队前来消夏避暑的老年人。当地养生公寓负责人介绍,“候鸟族”老年人占到公寓接待人数的60%。“他们一般要住3至4个月左右。”

家庭旅馆提供季度性养老服务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老年人口的逐渐增多,相关的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迅速,但仍然呈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而这恰恰成了“候鸟式”的掘金机会。一部分身体健康、收入不错的老年人采取“跟团走”、“自由行”等方式,开始了自己多元化的老年生活。伴随着养老服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一些地方政府和商家也看到了养老服务的巨大需求,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候鸟式养老”项目中来。

一组调查数据表明,近几年海南、云南、广西等地为吸引到南方过冬的北方老年人,特别推出养老中心、家庭旅馆等配套方案,每人每月费用在1500元-3000元不等。与旅游住酒店相对较高的消费价格相比,价格实惠的养老社区、老年公寓更受“候鸟族”老人青睐。像张女士的朋友那样直接租当地人的房子居住的老人也不在少数,短期租住费用低,也实惠,老人们相对能够接受。

医保异地报销难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老人都适合这种养老形式。南京市老龄委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首先这种养老方式对老人的经济能力要求比较高,收入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如果没有足够的退休金支持,很难实现候鸟式养老。一些提供异地养老的机构服务跟不上;还有一些机构将某些具体的服务项目承包出去,无法把控其服务质量,从而难以保障老年人的权益。而租房子住也存在各种问题,一旦发生纠纷,老年人很难维权。

另一个问题就是医疗保障问题,该人士表示,目前的医保政策是区域性的,除了在当地指定医院就医外,去其他地方一般都得自费。对老年人来说,医疗支出是最主要的支出,能否报销关系重大。但目前医保异地安置办理程序却非常复杂。在异地度假养老时如果为报销医药费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显然得不偿失。因此,虽然现在提供“候鸟式养老”服务的养老机构越来越多,都想争抢这一块市场,但是真正的候鸟式养老设施和服务,要针对老年人需求,形成养、医、护、休闲、养生五位一体的模式才行。

[责任编辑:解月清]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