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下定心丸 种上新希望(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民生资讯人民网-人民日报2017-12-15 14:44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12月初,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土城子乡平顶山村,眼看土地马上就要上冻,山坡上的挖掘机紧张作业,平整出一道道梯田。来年,这里漫山遍野将栽上扁杏林。

  “大伙都知道杏树收益好,能活好几十年,可等三年才能挂果,五六年后才能有稳定的收入。”村委会主任许国栋直言,第二轮土地承包还有十年就要到期,村民们担心扁杏栽植只是“给他人做嫁衣裳”。

  从电视新闻里看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大伙儿的顾虑打消了。“心一下子就稳了!”村民徐秀春笑着告诉记者,明年开春,她准备在原来的玉米地里栽上扁杏。

  对七成耕地都是山坡、降雨量偏小的平顶山村而言,扁杏就是脱贫致富的“金疙瘩”。过去,乡亲们世代靠天吃饭,只种些荞麦、绿豆等杂粮,每亩地仅收入五六百元。15年前,村党支部书记杜福明带领村民开始尝试种植扁杏,种地收益才慢慢好起来。虽然扁杏树苗价格贵、见效慢,但是耐寒、成活率高,产出的杏仁品质好,杏肉还可以做果脯,每亩地最少能带来上千元收入,真正的旱涝保收。

  2017年,扁杏更成了村民眼中的“救命树”。入春以来村里遭遇大旱,庄稼几乎绝收,耐寒抗旱的扁杏却大获丰收,自愿种植扁杏的农民越来越多。当地政府“添柴加薪”,不仅帮着组织土地平整,还免费为村民提供杏树苗。

  天时、地利之外,还要有人和。党的十九大给亿万农民吃下“定心丸”,也点燃了土城子乡农民种植扁杏的热情。最近一个多月,全乡新增5000亩扁杏林。

  今后三年,土城子乡扁杏种植面积计划扩大到10万亩,扁杏核产量将达1万吨,产值可望突破1亿元。按照扁杏面积人均7.5亩计算,每亩地纯收入最少可达1000元,人均收益7500元。“杏仁销往赤峰市和河北承德的加工企业,目前供不应求。乡里还规划在平顶山村和化吉营子村建设杏仁、果脯加工厂,提高产品附加值。”土城子乡党委副书记于洪峰说。

  春天看杏花,秋天看红叶,扁杏林的美景点燃了土城子乡发展旅游业的火花。奈曼旗旗委书记张华说,“3年10万亩扁杏的产业规划只是个开始,未来我们还准备在发展壮大特色农业的基础上做好生态旅游大文章。”

[责任编辑:今日沭阳]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