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拿到17万医疗赔偿后,顾青玲的泪水夺眶而出。“感谢律师,感谢政府提供的法律援助。没有他们,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尽头。”朴实的顾青玲,说话间几度哽咽。
如今,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和选择。而无力支付诉讼费用,他们该如何获得法律帮助呢?今年九月,宿迁发布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的通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让法律援助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2014年,顾青玲的丈夫因为一起医疗事故不幸患上了器质性精神病,三年来,她只能不停地找证据、打官司,为丈夫争取医药费。“打官司、请律师,这些都需要钱,我们最缺的还是钱。在一次咨询中,我们得知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有律师免费为我们打官司。三年多的诉讼历程,袁律师没有要一分钱。”顾青玲说。
袁律师是宿豫区法律援助中心的法律工作者,在其帮助下,顾青玲终于拿到了第一笔赔偿17万元。像顾青玲这样的社会群体,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没有足够的财力去请律师,案情又比较复杂,只凭一己之力推动问题解决,成功的概率是微乎其微。在宿迁,还有很多像顾青玲一样的人,接受了法律援助的“无偿”服务,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法治红利。
数据显示,截止12月12日,全市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835件,与2016年同比增长27%,完成为民办实事任务4000件的121%,涉及受援人4866人,避免损失或取得利益4054.2015万元。
市司法局局长徐乃生告诉记者,目前,宿迁法律援助事项主要集中在公民基本生存权利和重大利益保障两个方面,如请求社会保险或低保待遇的,讨要抚恤金、救济金、赡养费、抚养费、劳动报酬的,以及因人身损害、家庭暴力和伪劣农资产品、环境污染等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请求赔偿的,共有16类事项。同时,对“五保”户、政府供养人员、重度残疾人、低保人员、特困职工、靠抚恤金生活的人,省文件规定,他们申请法律援助不再限制事项范围。
为推动法律援助由低保人群向低收入人群覆盖,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得到免费的法律帮助,宿迁将社会呼声比较强烈而又贴近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的8类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主要包括因土地流转、农副产品合同、相邻权、婚姻纠纷以及监护权、继承权等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请求确认权利或者赔偿的。同时,加大老年人的保护力度,对70周岁以上老年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不再限制事项范围。
“今年完成援助案件4800多件,比去年增加了23%。为提高社会的知晓率,我们还联合农委、民政等18家单位,大力开展法律援助‘爱心护民’行动,引导、鼓励和支持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了解和呼应农户法律需求,大大提升了法律援助的群众满意度。”徐乃生说。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