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对金婚老人合影
为老伴送上一束花
为老伴送上一束花
相伴五十年的幸福
为老伴送上一束花
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婚礼
两心相印,五十载鹊桥共度;双手相牵,半世纪风雨同舟。在漫长的半个世纪中,他们相濡以沫、互敬互爱,共同走过了50年的风风雨雨,相敬如宾,相爱如初。
1月17日下午,省民政厅军休二所为6对金婚夫妇举行了热闹的庆典活动,祝福他们岁增情更浓,恩爱永相随。
一支博士牌钢笔情定终身
庆典现场,蔺爱平老人始终细心地照顾着老伴周业文。“他耳朵有些背,好多时候需要我给他当‘翻译’。”
1956年,76岁的蔺爱平老人和大她一岁的老伴周业文相识在部队医院,属于自由恋爱。用蔺爱平老人的话讲,在当时也是赶了时髦,践行了婚姻自由的权利。“我看中的是老伴为人厚道,老实,肯上进。”蔺爱平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当记者询问当年谁追的谁时,老伴周业文听清后大声说,“当然是我追的人家啊,她人特别善良。”当年,周业文还特意买了一支博士牌钢笔送给蔺爱平老人,算是“定情信物”。“她字写得特别好。”“是紫红色的。”蔺爱平老人接过话茬说,“不过可惜的是,早已经用坏了。”
1959年,蔺爱平和周业文结为夫妻。结婚完当天晚上,蔺爱平还接着回医院为病人做了一台手术。
1960年,周业文到上海一所医学院进修学习,之后便分在了北京工作,而蔺爱平则在石家庄工作,两人聚少离多。就连第一个儿子出生时,周业文因为下基层给官兵体检,三天后才回到家见到自己的儿子,这也是让周业文老人感到特别愧疚的一件事。“儿子出生这么大的事,自己都没能在身边,真是很亏欠老伴。”
两人因工作原因分居十多年,基本上都是蔺爱平一个人带孩子。有时候忙到很晚的时候,儿子在家里都会趴在床边睡着。有一年,需要到农村下基层,蔺爱平只得把5岁的儿子托付给亲戚朋友照顾。“当时真是没有办法。”回想起当年的日子,蔺爱平流下了眼泪。“不过好在都过来了。”
周业文看到老伴流下了眼泪,连忙搂住老伴的肩膀。“我有些听不清你们在说什么,但是我要说老伴是一个很好的人,对我的家人都很好。”周业文出生于甘肃农村,兄弟姊妹10人,家里条件不好。当时工资还只有几十元钱的时候,蔺爱平就经常拿出一部分钱寄给周业文的父亲。“老伴心底非常好,脾气也好,有她就是我一辈子的幸福。”
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婚礼
“那时候没有彩礼,没有结婚仪式,领个结婚证,部队领导在支部大会结束后宣布我俩属于合法夫妻就算完事了。”78岁的刘学勤老人说,那时候结婚很简单,平时穿啥衣服结婚还穿啥衣服,结完婚就立刻回到工作岗位上接着工作。
刘学勤老人认识老伴刘荣翠也是在他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回来后的事儿。刘学勤老人是山东人,1953年主动报名参加志愿军,被分到了志愿军医疗队。在朝鲜的日子,尽管只有十七八岁,但刘学勤早已习惯了炮火连天的生活,耳边经常想起轰炸声。“白天经常趴在山沟里,躲避敌机,晚上出来活动。”
从朝鲜回来后,刘学勤和刘荣翠在工作单位相识,并于1961年结为夫妻,育有3个子女,如今都已成家立业。老两口现在的生活很简单,每天坚持锻炼,看报纸、电视,了解国家大事。“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们俩身体健健康康的。”这是刘学勤老人的愿望。
同样,吕希秀老人和老伴刘福泰的婚礼也是非常简单。吕希秀是石家庄人,今年73岁,曾经也是一名军医。老伴刘福泰是南京人,原是 部门的一名职工。1962年,他们经人介绍相识并结为夫妻,拿着结婚证回到老家,吃块糖、喝杯茶就算结婚了。婚后两地分居长达14年之久,期间刘福泰还被外派到非洲,工作了5年。
半世纪牵手,平平淡淡才是幸福
“相互包容和理解是夫妻和睦相处的秘诀。”78岁的孙敦堂老人和75岁的老伴何霖娟,于1961年相识并结为夫妻。在孙敦堂老人看来,生活中难免磕磕绊绊,需要的是沟通和尊重。“凡事不要计较。”
孙敦堂是江苏人,当兵到部队后也是做了一名医生,并认识了老伴何霖娟。1969年,何霖娟转业到地方工作,两地分居,何霖娟一人挑起了家中的重担。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孙敦堂要到国外工作两年,家里的老人和4个孩子都交给了何霖娟。当时,最大的女儿10岁,最小的才5个月,俩人每月工资也就110元,要负担一家人的生活费用。“那会,日子挺苦的,这也是让我觉得亏欠老伴的地方。”
“现在我们俩的生活很有规律,挺好的。”孙敦堂老人身体看起来很好,每周都有两到三次去游泳。“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我们俩身体健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要加倍补偿老伴。”
“一辈子挺平淡的,没有轰轰烈烈的事情,但是我们过得很幸福。”何霖娟老人的言语间透露着满是幸福的感觉。
“风雨同舟,相依笃命。”78岁的王庆云老人说,过去的日子虽然艰苦,但是很幸福。1956年,王庆云和小他3岁的老伴周淑琴结为夫妻。王庆云读完了大学后,参军来到石家庄,当了一名外科医生。老伴周淑琴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在家照顾老人、孩子,后才从唐山迁至石家庄。“生活很平淡,但是50年风雨同舟确实不容易,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让幸福在简单中生长。”王庆云老人这样阐释幸福的意义。(燕赵都市报 燕赵都市报记者张清华/文 田明 实习生李瑞东/图)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