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悉心照顾退休老干部7年 婉拒巨额遗产(图)

社会万象2012-03-19 11:51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麦琼方和她资助的孩子林丽艳在整理收集来的衣物。记者 欧其锦摄

麦琼方和她资助的孩子林丽艳在整理收集来的衣物。记者 欧其锦摄

3月1日,麦琼方挑着“爱心衣物”走在去百色右江区汪甸瑶族乡六核瑶寨的路上。韦万忠摄

3月1日,麦琼方挑着“爱心衣物”走在去百色右江区汪甸瑶族乡六核瑶寨的路上。韦万忠摄

麦琼方是百色市人民医院洗衣房的退休职工,她手中经常握着一条扁担,这是她用来挑送衣物、粮食去深山村寨的工具。几十年来,善良的麦琼方每当发现有失学儿童、孤儿,都会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或接到家里来与自己同吃住。

30多年来,麦琼方的扁担挑坏了一根又一根。在照顾多位孤寡老人的同时,她还资助了70多个孩子上学。她家的房门,有20多把钥匙,由20多名先后在她家长住的孩子拿着。而受麦琼方悉心照顾的老人,执意在去世后将巨额遗产留给她,但她坚辞不受。

行善

走村串寨送物

腰伤背痛不悔

3月13日晚9时,百色电信局职工宿舍区,一个身材微胖的中年妇女踩着一辆三轮车缓缓进入小区,车厢里装着箩筐、锄头等各种农具。她就是麦琼方,声音响亮,劳累了一天也难掩她的笑声。

麦琼方在百色郊区有10多亩田地,退休后她就到那里种菜搞养殖,每天往返于农村与城市之间。

麦琼方的善举始于1979年,那一年,她20岁,是百色市人民医院洗衣房的一名勤杂工。当时,田林县利周瑶族乡平洋屯的一名瑶族妇女到医院看病,没人照顾,麦琼方知道后,就每天给她送饭,送了一个多月。后来,麦琼方到平洋屯探望这名妇女,看到山里的村民缺衣少粮,她深感震撼。后来,她就经常收集一些旧衣物,购买一些食物带给他们。

麦琼方与深山中的村寨结下了不解之缘。“你家不穿的旧衣服给我吧?”“听说你家被子要换新的?”邻居、同事、朋友,直到周围的很多人,经常被麦琼方反复询问。每次拿到旧衣物后,麦琼方都无比开心。收集到足够的物资后,她就赶紧打包挑进深山。

30年来,麦琼方基本上每隔一个月就去一次乡下,随着收集到的物资越来越多,她的足迹从田林县平洋屯延伸到右江区、隆林、凌云等县区的数十个偏远村屯。她经常搭车到半路,就要用扁担挑着东西进村。30多年来,她就这样走了过来,从青春少女一直走到中年。

3月13日晚上,记者跟随着麦琼芳上楼梯时,发现她右手总是撑着腰。“老毛病,前几天挑衣服到乡下时不小心被闪着了,休息几天就好。”麦琼方说,她每送一次衣物到乡下,腰都要痛上几天。

麦琼方的这个“老毛病”在1985年就落下了。1985年,麦琼方挑着两麻袋衣物到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的一个村庄,经过一段悬崖路时,由于路滑,失去重心,连人带物掉进了10米深的悬崖。由于失血过多,她几乎处于半休克状态,直到深夜了意识才慢慢恢复。从那次以后,麦琼方的腰就经常痛。

助学

先后资助70多人

大门配匙20余把

麦琼方资助贫困孩子上学,是很偶然的事。

1982年,麦琼方到田林县利周乡平洋屯看望“穷亲戚”,到一户村民家里跟一位赵姓女主人拉家常,这时,进来一小男孩,打破了原本琐碎的聊天。

“妈妈我考上大学了。”麦琼方清晰地记得,男孩手里拿着一封大学录取通知书,通知书扬在半空中,满脸写满了喜悦。但赵氏看到通知书后就哭了,然后母子俩就抱在一起痛哭起来,一旁的麦琼方也忍不住哭了。

那天,她决定资助这个小孩。

此后,便一发不可收。

2004年,麦琼方遭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1月份失去工作待岗在家;同年,家里的顶梁柱、一直支持她的丈夫突然病逝,那时她儿子韦晶才上高中。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位一心行善的女人仍然未停止助人的脚步。

去年9月,巴马女孩覃斯洁坐在从南宁开往西安的火车上,不禁潸然泪下,行囊中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母亲”东拼西凑的1万元学杂费。这个4岁就失去母亲,父亲出去打工10多年未归的女孩,想不到在11年后,她和相依为命的妹妹收获了一份来自百色的母爱。

2008年,麦琼方无意中听到一名在百色打工的巴马男子提起覃斯洁姐妹俩的事情,后来她便乘车到巴马,把她们接到了百色的家中,并安排她们在当地读书。家里突然多了两个人,生活的重担压得麦琼方一个人几乎喘不过气来。那年,她把闲置在百色郊区的10多亩农田开荒种殖,并开始打钟点工、替工地守夜,以挣钱给孩子读书。

麦琼方说,她看不得孩子受苦,更见不得他们年纪小小就失学,即使自己再苦,也不忍心看着那些可怜的孩子辍学。

30年来,受过她资助的孩子有70多人,在她家住过1年以上的就有20多人。每当节假日,家里就热闹非凡,“7天吃了45公斤大米,晚上睡觉时客厅、厨房都铺满了床板和席子”。麦琼方说,多年来她家没换过门锁,因为每个在她家住过的孩子都有一把钥匙,她说,不管孩子们是在外地读书还是工作,这里永远是他们的家,他们如果哪天回来了,可以方便地打开房门。

敬老

帮忙发自内心

坚拒巨额遗产

麦琼方不仅是很多孩子的“母亲”,还是一群孤寡老人的好“女儿”。

麦琼方因为经常送衣物到乡下,经常会遇到一些孤寡老人。带他们到城里看病,送药品到乡下给他们治疗,麦琼方一直在做。有时逢年过节,她还会到村里给他们拜年。这些年,凌云、右江区有几个老人相继过世,是麦琼方给他们送的终。

前两年,百色电信局职工宿舍区的门卫经常看到,一位80多岁的老人站在门口,望着中山二路来来往往的车辆,别人问他在做什么,他反复着一句话:“等我女儿。”

老人姓陈,已经在去年去世,老人口中所说的“女儿”就是麦琼方。陈老是一名退休干部,3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老人因为不想离开生活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所以一个人留在了百色。8年前,麦琼方有一次到市场买菜,摊贩知道她家离陈老家住得不远,就让她帮忙带菜给陈老。

“陈老当时很可怜,煮饭、洗衣都是自己干,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麦琼方说,那一次送菜后,她就开始帮陈老买菜,后来又帮他洗衣、做饭,把他当成自己的父亲照顾了7年。陈老腿脚还利索的那几年,就经常走到麦琼方的小区门口,等她干活回来。

去年,陈老去世,在遗嘱里指明把几十万元存款和一套房子留给麦琼方,老人的3个孩子也很支持老人的这一做法,多次相劝,但麦琼方坚决不肯接受。

爱幼

孤儿视如己出

一心帮助到底

麦琼方的家在5楼,记者上楼时注意到,一名年纪在18岁上下的女孩对她说:“妈妈,你又是那么晚才回。”女孩的语气中带着嗔怪。

“怎么,你还有个女儿?”记者听说麦琼方只有一个独生子。

“我儿女成群,谁告诉你我只有一个儿子的?要是你春节,或者放寒暑假的时候过来,这里都没地方坐人。”麦琼方说起这些时显得有些得意。

原来,林丽艳是麦琼方资助的其中一个孩子,3年前从巴马来到百色读书,学费伙食费都是麦琼方出,今年毕业后就搬过来跟麦琼方住。

1989年,百色市区发生的一起车祸,一对夫妻死于车轮底下,麦琼方收留了他们的孩子,养成了自己的“大儿子”林海(化名)。林海的父母去世后,身边没有亲人,素未谋面的麦琼方把他接回了家,供他吃住,送他读大学,关怀备至与亲生儿子无异。

毕业后,林海成了一名公务员,但3年前,不幸再次降临到他的身上,他被检查出了胃癌。“那段时间,我的精神几近崩溃,是妈妈在不断地为我鼓劲,可我知道她偷偷地哭了不知多少回。”林海说,为了给他筹钱到香港治疗,麦琼方四处找人借钱,每天早出晚归。如今,他的病基本痊愈,但没有麦琼方母亲般的不离不弃,就不会有今天的他。

榜样

善举打动众人

行善不再孤单

对于麦琼方的行动,有些人不理解,言谈中不免对她冷言嘲讽,甚至背地里呼她为“痴婆”。特别是对于麦琼方收集旧衣物的举动,部分人还一度怀疑她是拿去卖的。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麦琼方坚持行善几十年,除了身边的人,知道的人并不多。直到去年12月,她儿子韦晶帮她在网上发帖求助,她的善举才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去年12月份,麦琼方为了给巴马的6个孤儿和1位孤寡老人筹集足够食用1年的大米,一个人在百色市区奔波,被人说了很多冷言冷语,吃了多少“闭门羹”。面对这些,麦琼方都不在乎,可是跑了好几天,筹集到的大米却很少。韦晶不忍心看到母亲这样辛苦,就在网上发了一个求助帖。令麦琼方始料不及的是,网帖发出后的两天内,就有很多人联系上了她,纷纷加入到这个为巴马孤儿“讨米”的行动中。

经历这件事后,麦琼方的行善路也不再孤单。现在送旧衣物到山区,有人出车、有人出力,收集的衣物也越来越多,下乡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右江民族医学院大二学生何开划说:“我和很多同学都被麦姨的大爱感动,周末或者课余时间常去帮忙整理衣物。”

麦琼方给记者看了一张清单,上面记着的一些爱心人士近段时间给巴马一中5个孤儿捐助的爱心款,捐款人中有学生、医生、公务员、企业老板,甚至还有农民工。麦琼方说,自从爱心人士加入进来后,她的压力一下减轻了不少,“有些孩子我本来每月要寄400元的生活费过去,但现在只用寄100元就够了”。

几十年来,麦琼方的善举打动了很多人,惠泽过许多孩子,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她的儿子韦晶一直热衷于支教,去年参加工作后,一有空就去周边村屯开展支教活动,工资很大一部分花在了支教活动上。她多年来资助过的孩子,很多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他们也像“麦妈妈”一样,大多数人都在默默资助着身边的贫困孩子上学。

广西新闻网记者 欧其锦

[责任编辑:admin]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热门推荐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