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线意志
展览时间:2017年4月2日15时至4月16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1层4号厅
此展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展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创作力量所推出的第四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系列展”。展览由“守望经典、抱朴含真、图像寓言、消解重构”四个部分组成,将分批分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本次参展艺术家为林若熹,他长期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与探索研究。
千手万物183×120cm 纸本设色2016
已故著名美术理论家迟轲先生,在1992年这样评价林先生:“他的笔法,已不限于唐人所说“劲紧联绵”,而是粗细兼用,墨法则更加以浸晕泼洒;他的用色也常常越出“随类敷彩”的限制。他的章法则融和现代绘画以至现代工艺设计的构成方法,不但突破传统格式,且极富于视象的表现力。”“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每幅画都含有不同的诗境(他自己就常常写具有现代意味的新诗)。所以,统观他的作品,已完全超出了‘以似为工’的要求,也不仅仅是‘不似之似’或‘似与不似之间’。他的画可以令人联想到大自然,或说含有自然的‘影子’。虽然局部的细节可以十分逼真,但却是艺术家自己独造的世界。这种观念上的变革,是艺术创新上的根本性的东西,而不单是笔墨色彩上的变化。”
好结果150×201cm 纸本设色2016
今夜225×195cm 纸本设色2014
已故著名美术理论家陈少丰先生:“林若熹在花鸟艺术上一向以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著称,但他不受前人已有风格所局限,总是力求创新,寻求足以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铸造有自己特色的艺术语言,创造现代感:即不同于以前,也有异于潮流的、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明华46×70cm 纸本设色2016
时间记忆61×61cm 纸本设色2016
郎绍君先生(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认为:“林若熹的画,在工笔花鸟的根基上,扩及到工笔人体、写意花鸟、彩墨山水,在技巧层面由勾勒填色兼及白描、没骨、泼墨、撞水撞粉等等。他在解读中国画传统的同时,更对它作了一番认真而广泛的实践。这实践富于探索性,没有风格化;这探索包涵着借鉴现代艺术的某些因素,但没有远离传统,还属于古典艺术式的渐变而非现代艺术式的突变。”
飞龙186cm×97cm 纸本设色2011
张朝晖先生(美术理论家)这样评价林先生的作品:“他吸收和借鉴岭南绘画撞水撞粉的传统,并创造性的加以灵活运用,使传统的的技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寻找到生存空间和转换契机。……使他的画将民族特色、地域色彩、东方韵致和现代品味巧妙而又自然的结合在一起。”
基础176×145cm 纸本水墨2012
严善錞博士(深圳画院副院长):“林若熹的艺术实验基本上属于艺术语言范畴而不属于艺术观念范畴,他所关注的中心课题是通过研究调整和重新解释传统语汇去寻找一条超越传统的途径。但这种实验的启示意义却有可能是观念层面的,那就是,任何艺术传统,只要我们对它感兴趣,它都有可能复活它的欣赏价值,成为我们新的文明中的一部分。”
新近,张桐瑀先生(中国国家画院研究院、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这样评价林先生:“林若熹先生的花鸟画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名播大江南北,然而,他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没有(不仅)将他已有的成就发扬光大,而是(而且)向更广阔的天地披荆斩棘,他除了花鸟画外,人物、山水皆能,工笔、写意兼善,这一切都来自于他对艺术探索的好奇心以及对自我的不满足,他是一位永远走在探索路上的歌者。”
(请横向欣赏)
松亭193×530cm 纸本水墨2012-2014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