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商洛一八旬老人守护烈士墓 55年风雨无阻

社会万象2012-04-05 17:54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陕西商洛一八旬老人守护烈士墓 55年风雨无阻

郝俊老人看护烈士墓。 (资料图片)

  在镇安县米粮镇熨斗滩丰河村三组,有位八十余岁的老人,55年如一日的守护着五座烈士坟茔,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后来者,将烈士的事迹一代代相传。他就是镇安县政协委员、米粮镇丰河村村民郝俊。

  孟家山是一座骄傲的山

  从镇安县城出发,沿着山中越挤越瘦的公路向东而行,大约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后,来到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平地——上湾。远处青峰耸立,近处层峦起伏,山脚下一条小河流淌,河西就是孟家山。八十余岁的郝俊,用低沉的语调讲述着关于孟家山五座烈士坟茔的故事,他说:“孟家山是一座骄傲的山。”

  据介绍,1948年3月7日上午,镇安县委、县政府派遣一支10人组成的宣传小分队由湖北泗峡口大路垭出发,经坎子山到熨斗张家坪及上湾阳坡朱家院子一带,沿途书写革命标语,宣传革命政策,为解放镇安做准备(当时,镇安未曾解放,故临时政府设在湖北)。

  然而,敌军获知了他们的行踪,迅速窜至熨斗上湾,兵分两路,一路占据石佛寺至高点,居高临下,对这支宣传小分队发动了猛烈攻击,另一路由朱家沟切断小分队退路,将小分队包围在上湾狭长地带。

  战斗中,小分队决定留下5人掩护,其余人员撤退。5位队员用山石、树丛做掩护,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为战友撤退赢得了充分的时间,最后全部英勇就义。后来烈士的战友购买了五副棺木掩埋了5人的遗体。部队撤退后,敌军反扑回来,叫嚣着要将烈士遗体挖出来曝尸荒野,郝俊当时年龄虽小,但很机灵,他用智慧劝走了敌军,使烈士的遗体免遭侮辱。

  风雨无阻五十多年

  郝俊出生于1932年,十五岁就参加了革命,随地方武装起义参加了解放军,解放后转业中央石油工业部运输总公司任工会宣传委员会主任。1957年返乡定居,如今已经55年了。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守护着烈士墓。1982年,已经五十岁的郝老自己要盖房子了,考虑到照顾烈士墓的方便,郝老不顾家人的劝阻,把房子盖在离烈士墓20余米远的南侧,这样,不管自己行动多不方便,自己一出门就能看见这五座烈士墓,心就安了。

  如今,郝老的儿子在镇安电力局工作,女儿也在市区工作,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一双儿女多次想接郝老到城里面享福,而郝老总是放心不下自己照看了50多年的烈士墓,说啥也不愿到城里,子女只好依了老人的心愿,但是他们都没有忘记郝老言传身教的教育,不管工作多忙,都会在每年清明节回到老家,和郝老一起祭扫烈士英灵,并表示要将郝老的看护烈士墓的接力棒接过来,代代相传。(记者张红中 通讯员杨建东)

  

[责任编辑:admin]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