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沉银遗址出水三万余文物 可证张献忠劫掠入川

社会万象华西都市报2017-04-14 03:26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时三个多月,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 2016 至2017年度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出水珍贵文物3万余件,其中初步发现直接与张献忠大西国相关的文物上千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13日在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通报会上表示,本次出水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涉及的种类之丰富、时代跨度之大、地域之广,在全国都堪称一项非常重大的考古成果,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

据介绍,这次发掘出水的文物种类以金银铜铁等金属材质的器物为主,包括属于张献忠大西国册封妃嫔的金册,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和大顺通宝铜币,铭刻大西国国号的银锭等,此外还有属于明代藩王府的金银册、金银印章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另还有瓷碟、瓷碗、铜锁、钥匙、秤砣、顶针等生活用具,种类丰富。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刘志岩说,部分银锭、金银册等文物上详细记录其年代、地域等信息。从时代上看,从明代中期延续至明代晚期;从地域上看,这些文物记录的地域北至河南,南至两广,西到四川,东到江西,范围包括了明代的大半个中国。高大伦称,遗址的背后更是明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而唯一的遗憾则是,在沉银之地尚未发现古沉船的踪影。但高大伦透露,今年底的再一次发掘,将力图解开沉船踪影之谜。

三万余文物

可证张献忠劫掠入川

◎本次考古发掘面积2万余平方米,出水文物3万余件,不仅实证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更指向了战场遗址的说法。此前,四川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遗址的文物可以辐射这么广的地域,而这也佐证了史书上的记载:张献忠一路劫掠入川。

13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现场,大型机械已经撤离,围挡拆除也将陆续进行。再过几天,围堰抽水区域又将恢复滔滔江水的面貌。

3个多月的发掘,3万件文物出水,其数量为彭山区文管所历年收集和公安部门今年追缴文物总数的20多倍。其中,初步发现直接与张献忠大西国相关的文物上千件。彭山区委书记梁磊说,当地已开始考古范围中。高大伦就此称,江口沉银遗址更像是明代历史的百科全书。然而,此次考古发掘也留有缺憾——未寻见古代沉船的踪影。

本次考古发掘工作前后历时3个多月,目前随着岷江汛期的来临,水位逐渐升高,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现场考古发掘工作于4月12日结束。

总结此次发掘工作,高大伦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找到沉船。高大伦说,目前寻到的木头正在脱水处理,但不足以证明船的存在。他预计在今年10月至11月之间,将启动2017到2018年度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发掘。这下一次发掘,他们将根据地球物理勘探,透过砂石寻找沉船影像。

除了“沉船”之谜,此次考古发掘并未发现玉器、珠宝等传世价值更高的物品,也颇为让人疑惑。对此,省考古院考古队员李飞解释道,“乱世藏金,盛世藏宝”,在战乱之时,玉器很难兑换成货币,而黄金白银则可以直接作为货币流通。因此,从实际状况来考虑,张献忠携带黄金白银,以备需要时作为军费手段,更直接也更有效。同时,这也从侧面表明了张献忠的不安。当时,危机四伏,他可能随时准备逃跑,货币或者直接可以交易的物品,对他来说比较重要。

2017年4月13日,彭山江口沉银考古现场,考古工作人员展示各种出水文物。

[责任编辑:myedi]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