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名贫困大学生为救落水儿童不幸溺亡

社会万象来源2010-06-04 07:29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我对他实在太愧疚了!”提到刘波涛,重庆大学化工学院2007级辅导员薛维益泪流满面:“两年多来,他总共只获得过1000元的贫困补助!”

她记得,刘波涛总是穿着一件红夹克,远远地叫声“老师好”,然后笑嘻嘻地走开。

那是刘波涛惟一的一件夹克,春秋季节,他就穿着它;到了冬天,就添加上他仅有的一件毛衣,那件深色的劣质毛衣是他从地下商场买来的。

但刘波涛再也不能穿着红夹克笑嘻嘻地走过重庆大学教室的走廊了。2009年7月21日,原计划利用暑假在重庆打工挣学费的他,听说母亲生病,回了老家重庆市丰都县太平坝乡的山区。

15时30分,回家才10多分钟、正在吃饭的刘波涛听到小孩的呼救声,立即丢下饭碗,冲到现场。他看到,一名11岁的女孩正在蓄水池中挣扎,另一个小孩在池边呼救。

不会游泳的他奋不顾身地跳进水池中,落水的孩子本能地用双手紧紧抱住他的脖子,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小孩的手松开,尽全力将她托举出水面,推向池边,大声地让池边的孩子到家里拿竹竿来帮助救援。

孩子跑去取来竹竿时,发现落水女童已被救出,周围却没有了刘波涛的身影,水面一片平静……

3个小时后,刘波涛的遗体被打捞出水,这个乡的第一位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在21岁时静静地走了,留下常年卧病在床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的父亲、智障的哥哥和悲痛欲绝的母亲,以及家里3万多元的负债。

重庆大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智说,自己也出身于贫困农村,但到了刘波涛家,才知道什么叫家徒四壁。“只有一张桌子可以算作家具。”他噙着泪回忆说,刘波涛的家只有两间房子,其中一间还是和另一家共用的,刘波涛的灵堂,也就不得不设置在和其他家人共用的房间内。

刘波涛牺牲后,他的母亲背来满满一背篼自己亲手种植的玉米棒子,感谢前来帮忙的重庆大学的师生们。在和重庆大学党委书记欧可平见面时,她没有提任何要求,只是说,感谢对波涛的培养,自己唯一的遗憾,是孩子大学都还没毕业,还没给国家作贡献。

刘波涛的班长寇沙说,整理遗物时,同学们全都哭了,刘波涛所有的物品,包括棉被在内只装了一个背包,他廉价的塑料水杯,已经裂口了,仍一直坚持在用。

这时候,同学们回忆起了关于刘波涛的细节:他刚上大学时去买鞋子,转悠很久后都没买,问他为什么,他说,70多元买双鞋,太贵了;几乎每个人都买了台灯,但他舍不得买;学校里理发10元一次,他嫌贵,总走到外边的镇上去;在食堂,其他男生都会要两份肉,他最多买一份;他打电话,总去买最实惠的“泡泡卡”……

入校之初评定贫困补助时,同学讨论的结果是把唯一的指标给刘波涛。这时,有一个同学说,自己实在是没有一分钱了。有人就提议两人均分,刘波涛当即表示“大家都是同学,谁困难就给谁”,主动让出了800元的指标。

“刘波涛面对贫困的态度、他的善良,让我们异常钦佩!他妈妈背来玉米、背走遗物,留下的是我们每个人发自内心的崇敬!”寇沙说。

刘波涛救援落水孩子的英雄行为,并非偶然,贫穷的他向来就是一个极富爱心的人

刘波涛念高中时,曾乘坐挤得满满的长安面包车回家,有素不相识的小学生在路边招手,他得知孩子生病了,便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对方,下车走了60多里的山路;

他很小就和母亲一起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有一次进山砍竹子去卖,下起雨来,他母亲都想放弃了,不到10岁的他硬是坚持把竹子背回了家,勒得背上全是血痕;

有一次,他和妈妈一道凌晨4时、没吃早饭就进山砍柴,下午14时才从山里出来,一直没有吃饭。因为没有钱,只买了两个馒头,一个给了他妈妈,另一个他分了一半给同学;

高考刚结束的那个暑假,身高1.65米、体重不到90斤的刘波涛偷偷地到建筑工地去打工,他说,我在家里舍不得吃饱,而在工地,虽然活很累,但饭可以吃饱,挣的钱也不少……

近一年来,刘波涛先后被追授为“见义勇为优秀共青团员”,教育部追授他“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同学们对刘波涛的追忆和怀念从未减弱,每个人都表示,给予刘波涛精神上的奖励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忽视对刘波涛家人物质上的帮助:“他把爱给予了社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社会应该让他的家属得到应有的抚恤。”

[责任编辑:admin]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热门推荐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