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内容血腥应高中再学

社会万象来源2010-06-07 22:16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认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内容血腥暴力不宜放入初中教材引来网友争议 发博教授回应“鲁提辖”应在高中“拳打镇关西”

本报讯(记者王贺健)近日,首都师范大学退休教授侯会在博客中撰文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因描写血腥场面,不宜放入中学教材,从而引发了网友和媒体的争论。

侯会接受本报记者电话专访时称,自己本意不是将《鲁》文完全“踢”出中学教材,而是至少应将其从初中挪到高中课本。

5月29日、31日,侯会自己博客中连发两篇博文:《该不该从语文教材中拿掉?》和《再谈不宜放入中学课本》。文中提到,《鲁提辖》一篇的核心,无非是描写一个杀人场面。他认为“还是从中学语文教材中拿掉为好”。

截至目前,两篇博文已收到网友评论数千条,不少网友认为这样一篇精彩的文章,不应该被踢出课本。

对话当事人

近日,记者就此事电话专访了首都师范大学退休教授侯会,针对网友疑问,侯教授进行回应。

法晚(以下简称FW):您的博文发出后,大家对于是否该将《鲁》文完全“踢”出中学教材引发激烈争论,您怎么看?

侯会(以下简称侯):他们可能是对我的文章误会了。我的本意是《鲁》文中存在血腥杀人的“少儿不宜”场面,不宜放在初中阶段的教材中。

但我不否认这篇文章以及《水浒传》全篇是精彩的,所以《鲁》文挪到高中或大学的课本中,让心智更为成熟的学生来读,还是有必要的。

FW:有网友认为,《鲁》文主要宣扬的是“除暴安良”的正面思想,负面的血腥描写是次要的。

侯:此文主要写鲁提辖打抱不平的正面形象,拿给一般成年读者看没问题。但它选入了初中课本,给12到15岁的孩子看,哪怕正面影响占到90%,负面影响只有10%,也应拿掉。

FW:有网友由《鲁》文谈到对孩子的“血性”教育,您怎么看“血性”的培养?

侯:“血性”的培养是必要的,但“血性”的表达要通过正确的方式。《鲁》文宣扬的是“以暴易暴”的“血性”,是不对的。

鲁提辖正是出于同情弱者之心,才表达出自己“血性”的一面。但他通过暴力手段解决问题,是那个时代的局限。

现在要培养孩子的“血性”,就是要让他们遇事有仁爱、同情的心,有打抱不平的想法,但解决方式要通过法律等正当途径。

FW:网友的评论,有些是很不客气的,甚至有人身攻击之嫌。这是否给您造成了困扰?

侯:网络上发言自由,这是常态也是社会进步。

退一步想,我如果向有关部门提更改教材的建议,可能人微言轻不能引起重视。发表在网上的两篇文章,却能引起这么大规模的讨论,感觉很欣慰。至少这个事引起大家关注、思考了,即便挨几句骂,也值了!

相关说法

课本出版单位:目前暂无改版打算

对于侯会教授提出的应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三篇文章撤出中学课本或改版到更高年级学习一事,学生课本的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表态称,目前教育部正在修订针对不同年级的“课标”,预计最快今年底就能出台。

届时,《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三篇《水浒》中涉及暴力血腥场面较多的文章是否适合初中学生阅读,将有最终定论。

初中语文组总编室的相关负责人解释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自上世纪50年代收录到中学课本后,就一直是经典课文,就连《中国文学史》中也称此篇文章体现了中国语言精炼、传神的特点,并传递出一种惩恶扬善的精神。

该负责人说,现在学生的课本都是经过教育部审定的,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当然,学生在阅读时还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对于侯教授的观点,现在只是一家之言,目前人教社并没有改版的打算。

侯会简历

侯会,1949年3月生,退休教授,曾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

主要从事明清文学教学、科研工作,侧重于白话小说研究,有专著《水浒源流新证》、《水浒、西游探源》等。曾登临央视《百家讲坛》,做《品读》系列讲座。

[责任编辑:admin]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热门推荐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