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抨击荧屏相亲热:婚姻不能几分钟定下来

社会万象来源2010-06-13 08:19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日前,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正式文件,剑指电视荧屏上的相亲交友类综艺节目中造假、欺骗、攻击等不良作风。本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访谈、言论等分析“电视相亲”热。对相亲类节目,观众最有发言权,为

此,我们特别采访了几个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请他们谈谈对节目的看法。

夏晖(某教育机构职员):相亲节目中一些女嘉宾拿钱说事,用金钱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但作为电视节目中的公众人物,对未成年观众来说是很不合适的,因为他们的是非观念没有形成,相亲节目中传递的金钱观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让孩子只知道追求物质享受。

琪琪格(某国有企业会计):如今的相亲节目,已经不再是为了解决大龄男女的婚姻问题了,它演变成了各大卫视的战场,变成了某些人借以出名的舞台。节目里的一个个嘉宾,为了娱乐大众、为了提高节目收视率,此时都已经变身为戏剧演员,扮演着这样或那样的角色。

许诺(某出版社编辑):爱情本应该是基于相似的价值观、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单纯的情感冲动,本来应该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但是电视相亲则过多地“设计”事件,“策划”感情,栏目更多地展现女嘉宾的外貌和男嘉宾的经济实力。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以貌换财”的交易,侮辱了爱情本身。 本白(高中学生家长):电视台作为大众媒体,在娱乐大众的同时,需要注重对大众的正确引导。尤其是相亲类节目,婚姻是人生的大事,不能仓促、草率,几分钟就定下来。作为家长,我感到担忧,因为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虽然孩子在看这类节目时,我会告诉并引导她,经济基础重要,感情也很重要,社会是复杂的,要透过表象看实质。因此,希望媒体在做这类节目时,一定要注重对大众的正确引导,应该挖掘人性中本质的、内在的情感内容,当然这需要职业水准高的导演,选好内容,把握好尺度。

陈少远(北京师范大学大三学生):我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刚开始觉得节目的形式很新鲜,很真实,从中透出很多社会价值观。作为大众传媒,电视节目首先要保证真实,让男女在节目中有真实的交流,通过节目找到伴侣。要规避一些不好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观点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但对整个社会风气起坏的榜样,就不能赤裸裸地摆在大众媒体上。(光明日报 周华 李海秀 曹建文)

[责任编辑:admin]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热门推荐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