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退休老师挑出《新闻联播》疑似错别字

社会万象2013-08-19 10:19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金陵晚报记者报道 我国最权威、观众最多的电视新闻节目《新闻联播》也会有错别字?这在常人看来不太可能,不过“专业人士”就不一样了。马鞍山市当涂县退休语文老师夏传寿就在8月16日晚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中找到了两处“疑似”文字错误。

一条新闻 两处疑惑

夏老师告诉记者,8月16日晚7时许,他正在电视前观看每天必看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看到第三条新闻《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电视屏幕上打出的字幕让他有找到错别字的感觉,字幕一闪而过,为确认自己的判断,夏老师通过上网浏览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 央视官网)回看新闻联播,证实自己没有看错。

随后,夏老师在自己的网上发帖对发现《新闻联播》错别字的问题做了详尽阐述。夏老师告诉记者,他在这段新闻中发现了两处问题。

第一,字幕中打出:“会议指出,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达到近两亿人,老年化发展迅速。(见视频截图1)夏老师认为,“达到近两亿人”是一个病句,“达到”和“近”自相矛盾,“达到”是已经够上,“近”是接近,到底是已经有两亿人,还是将近有两亿人,从本文来看应该是不到两亿人,可改为“将近两亿人”。

第二,“公办养老机构做好为无收入、无劳动能力、无赡养人和抚养人、失能半失能等生活困难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服务。”(见视频截图2)做过兼职律师的夏老师认为,这句话中的“抚养人”用词不当。“抚养”在法律上是专业名词,特指长辈将晚辈培养成人的行为,且只用于长辈对晚辈,所以老年人是不可能被“抚养”的,因为前文已经有了赡养(特指晚辈对长辈),所以“抚养”应该更正为特指夫妻、兄弟姐妹之间平辈照顾的“扶养”。

昨日下午,金陵晚报记者希望就夏老师对于错别字的网络质疑向央视《新闻联播》节目组求证,通过查询114,记者拨打了中央电视台观众呼叫中心电话4000002288,一位女性接线员告诉记者,《新闻联播》节目组的电话并不对外公开,她将记录下观众对于错别字的质疑并转达给《新闻联播》节目组,再由节目组与记者联系,截至记者发稿前,对方并未与记者联系。

“挑刺者”有百度名片

夏老师为何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下找到《新闻联播》两处疑似错误,记者在通过百度搜索“夏传寿”这个名字后有了答案。原来1946年出生的夏老师196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理事、研究员。197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而夏老师当时被调到北京担任语文学科的阅卷老师,之后又多次参加高考阅卷。怪不得夏老师拥有常人没有的百度名片。

[责任编辑:admin]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