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5年,他们说出武昌人的心声

社会万象楚天都市报2017-10-16 14:07
穿越到手机

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

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

楚天都市报讯 五年拼搏砥砺,五年春华秋实;五载奋发图强,五载辉煌篇章。过去的这五年,之于首义之区的武昌,留下了太多的诗篇和印迹:这五年,武昌人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描绘出了前所未有的壮美画卷。这五年,是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是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形象快速提升的五年,是人民幸福指数快速上升、得到更多实惠和进步的五年……

今天,让我们走近8位市民,听听过去这五年,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以及,他们对武昌的爱。

科技创业者余黎

扎根创业沃土企业如沐春风

探访》》

位于武昌静安路上的5.5创意产业园,随处都可以感受到青春活力和创业朝气,这里是武昌区“双创摇篮”。每天,这栋26层的大楼内都是一片忙碌,100多家企业在这里成立、孵化、走向市场继而成为行业翘楚,一颗颗创业种子在此孕育。

作为一名年轻的创业者,余黎是幸运的,他带领的团队在创业初期拿到了一笔不菲的风险投资。余黎说,这要感谢自己所在的5.5创业园区。

2015年初,余黎注册了雷云科技公司,进军热门的VR/AR游戏行业。半年之后,余黎筹集的30万元种子资金几乎快要耗尽。了解情况后,园区迅速为其出谋划策,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服务。很快,多家投资企业迅速与其联系,余黎的项目最终被一家风投公司看上,一个月的时间就实现签约放款。

除了得到产业园的帮助,余黎还享受到了政府的多项优惠政策,他不仅得到了8万元的创业项目奖励金,还获得相关部门全额退免房租的福利,“我愿意扎根于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创出更大的一番事业来。”

【盘点】

过去五年,武昌区高新技术企业从20余家增长到100家,其中,民营企业占到70%。一批存量民营企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武昌重点发展科技文创产业领域的领军企业,该区还引进一批国内知名创孵机构,嫁接双创优质资源,引导支撑地区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老武昌人顾虎城

江南新核心越来越有“国际范”

探访》》

走在积玉桥街头,闹中取静的内沙湖悠然恬静,湖边垂柳依依、凉风习习,万里晴空上,朵朵白云吸引了不少市民拿出手机拍摄,好一幅美景。近年来,该区积极推进老旧城区改造,水更清,天更蓝,城更美,是武昌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缩影。

顾虎城是一名老武昌人,小时候,他家住积玉桥的原武汉印染厂宿舍,这里曾是国有纺织企业云集之地,因污染严重,居住环境并不理想。1987年,顾虎城来到原武昌纺器厂纺织研究所工作,并顺利分得住房一套。相比于以往,新的居住条件可谓是大大改善。

顾虎城的女儿在德国工作,2010年之后,他开始跟随女儿长期在国外居住。2016年,他回到武汉,武昌的变化让他既欣喜又意外。与周边拔地而起的新建小区、高楼大厦对比,当年的宿舍显得些许陈旧。顾虎城四处比较,最终用积蓄在积玉桥购置了一套房产。“这个小区就是在武汉印染厂的原址上建造的,我很喜欢这里。”

如今,这一带被划入武昌滨江文化商务区,他感慨:“武昌这几年的发展真是很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越来越有国际大都市的范儿。”

【盘点】

五年来,武昌大力推进城建跨越工程,大规模推进城区更新改造,滨江商务区、华中金融城、武昌古城3大片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目前,该区正在系统推进智慧城市、地铁城市、快速路网等项目建设,形成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适应的承载能力,打造江南新核心。

烧饼哥林永彬

规范人性的执法让我倍感温暖

探访》》

武昌黄鹂路,这条千余米长的小路上,商户门面林立,居民区密集,但这里几乎看不到出店经营、占道摆摊等问题,双向两车道的道路虽不宽敞,但通行有序。

31岁的林永彬,外号叫烧饼哥,在黄鹂路经营着一家烧饼店。说起自己的“从商”经历,小林一脸感激,“真是多亏了这群热心的城管队员。”前不久,林永彬拿到工商营业执照,变成了一名合法经营的小老板。而这背后,离不开王金玲等多名城管干部的相助。

林永彬是安徽人,3年前来到武汉,以卖烧饼为生,因家人患重病,他只能选择“打游击”来节省门面等成本。今年3月,林永彬因占道经营,摊点被依法取缔,城管干部王金玲在了解其家庭情况后,并没有“一刀切”,而是设法帮他租下一处廉价门面,同时为其介绍客源。

不久前,林永彬的烧饼店终于开张了,深受感动的他用真材实料把烧饼做得香喷喷,还主动承担门前环境卫生,决心做个示范小店。而林永彬和王金玲,因此成了“胜似亲人”般的好朋友,也被传为一段佳话。

【盘点】

城管王金玲和小贩林永彬的感人故事背后,正是武昌区城市管理和谐文明的缩影。过去五年,武昌区“城管革命”的深入推进,城市综合管理运行机制基本形成,规范化和人性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容环境持续改善,城市管理工作保持武汉市领先地位。

志愿者骆鑫国

文明有我文明意识深入人心

探访》》

武昌体育街,紧临首义广场,这里每天的人流量特别大,周边有多个交通路口,出入广场均需跨街通行。在各个路口,主动等候红灯的市民自觉站在斑马线外,不远处,几位戴着红袖章红帽子的志愿者正在值守,他们成为人们眼中最亮丽的风景。

66岁的骆鑫国,是武昌区西厂口社区的一名退休老干部,自2014年武汉市创建文明城市时起,他就成为了体育街与彭刘杨路交叉路口的一名交通文明劝导志愿者。在武汉市文明创建路口评比中,骆师傅所在的岗数次评为全市第一。

在路口站岗时,骆师傅经常在一个小本子上写写画画。原来,3年前开始引导过马路时,就经常有人来询问骆师傅关于公交、道路的信息,这其中有很多是来游览黄鹤楼的外地游客。为了更准确地解答问路人的疑问,骆师傅把站岗周边车站的走向、终点站等信息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别人看着我们的志愿者着装而对我们有了依赖及信任,每当看到他们的笑容,我心里也跟着高兴。”

骆鑫国说,令他感到欣慰的是,随着文明创建深入人心,不遵守交通规则、不听劝阻的人越来越少。

【盘点】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武昌经验”一度成为武汉市推广和学习的标杆。武昌区发挥省直机关和辖区文明单位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如今,实现了责任包保常态化、志愿服务常态化、创建宣传常态化等长效机制,文明创建深入人心。

文创企业家林际军

历史文化名城文创产业迎来春天

探访》》

漫步汉街,在青砖碧瓦的小楼旁穿行,宛如走进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不远处,外形犹如红灯笼的汉秀剧场已经成为江城新地标,在全球顶级文化市场留下鲜明的印记。武昌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更丰富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前不久,新三板上市公司视纪印象传出利好消息,其参股的一家公司获准挂牌新三板,为视纪印象拓展全国市场再下一城。对于公司董事长林际军来说,这也意味着,离他实现公司主板上市和市值过百亿的“小目标”更近了一步。

2010年后文创产业在武昌区开始复苏,林际军成功抓住了这一发展机遇,在视觉艺术领域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如今,视纪印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高新企业、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企业、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林际军坦言,公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武昌区的政策支持,公司先后获得十余项补贴和奖励金,这无疑大大提振了公司内外的信心。他说,武昌是适合新民营经济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沃土,这里的政商环境好、资源支持多、区域优势大。

【盘点】

过去五年,文化魅力日益彰显。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获评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工程设计、出版传媒、文化旅游等产业集聚发展,首义文化、黄鹤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等资源进一步激活,万达武汉中央文化区成为武汉新的文化地标,昙华林历史街区成为城市文化的名片,武昌文化产业发展远超省、市平均水平,日趋成为全省、全市的文化中心。

独居老人马玉英

生活品质提升居家养老越来越方便

探访》》

每天中午,武昌电力新村社区里,人气都很旺,大批老人在社区居委会前聚集,大家都是来这里吃饭、参加活动的。几年前,社区斥资兴建老年食堂、老年人活动中心,打造全方位的居家养老格局和便民措施,大家都说:社区越来越宜居了。

78岁的马玉英是位独居老人,和所有老人一样,她曾担心自己的晚年会过得很艰难。但这一顾虑,在几年前开始慢慢打消。“最困难的是一日三餐的饭菜。”马婆婆说,自己眼睛不太好,做起饭来很麻烦。2014年,社区开了老年食堂,周边年满65岁的老人,每天只需花10元钱,就能在此享用一日三餐。“饭菜很合胃口,我每天都在这里吃。”马婆婆说,看到食堂人手不够,她还主动过来帮忙,“只要没事,我几乎每天都过来帮忙打下手。”据介绍,在电力新村社区,还有一大批像马玉英这样的高龄老人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也让老人们走出家门摆脱孤独。

除了老年食堂,社区开设的健康驿站,有专人给老人提供健康体检和营养指导,有社工组织大家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基本实现“自助养老”。

【盘点】

过去五年,武昌区建立了“以点带面,全面推开,逐步升级”的幸福社区创建模式,精心打造62个三星级以上幸福社区。该区加大社区建设投入,每年安排社区惠民资金3600万元,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一批批“宜居”社区正在形成。

社区居民黄慧兰

住得安心稳定多少钱都买不来

探访》》

走进东亭社区,时常会看到有一群“遛弯”老人:他们7人为伍,身着统一的橙色制服,说是“遛弯”,人人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神情警惕。社区居民们亲切地称他们为“七宝”巡逻队。

黄慧兰快满60岁了,本到了“安享晚年”的年龄,但她现在依然很忙碌。每天,她都带着一群居民,自发进行巡逻。巡逻队的居民们多次协助警方抓获吸毒者和行窃嫌疑人,甚至还帮忙调解了多起邻里纠纷。社区群干介绍,“七宝”巡逻队成立后,实现了与社区安保队的夜间巡逻无缝对接。去年,小区的刑事警情和治安案件大幅度下降。

参加巡逻的居民说,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做志愿服务,让社区平平安安、整整洁洁,这样的成就感多少钱也买不来。如今,“七宝”巡逻队已经成为东亭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盘点】

近年来,武昌区先后投入3亿元,开通“天网”系统,推进全区物业小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全区重点“三圈”(医院圈、学校圈、商业圈)单位区域内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3.3%,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率达到100%;该区力推“群防群治”,全区群众安全感连续三年位居武汉市前列。

社区工作者张淑静

党建引领助力社会创新治理

探访》》

有困难找党员,在武昌区南湖街中央花园社区,这是社区群干经常叮嘱社区居民的一句话。社区以邻里文化为切入点,创新社会治理,各个文艺团队也是社会治理的志愿服务队伍,成员中党员数量众多,他们成为社会道德风范的推动者。

张淑静是武昌中央花园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作为社区万余居民的“代言人”,她创办创新工作室,是武汉市首家以社区创新为主题的工作室。扎根社区12年来,她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文化渗透、创新推动、自治联动”的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新路子,把新建社区打造成全国和谐示范社区。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为居民做好服务,这是张淑静的工作理念,针对居民“高龄、高薪、高知、无低保户”的特点,张淑静致力于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盘点】

过去五年,武昌区的基层党建全面加强,全区数万在职党员落实从严治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基层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支部生根工程,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深化基层党建项目建设,党风政风持续好转。

责任编辑:胥甜

[责任编辑:myedi]

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

关于沭阳网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投稿荐稿 | 免责声明 | 广告投放 | 微信平台 | 意见反馈 | 删帖须知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手机站
Copyright © 2007-2018 0527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7024489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2202000115号